2022年在省财政厅预算绩效处正确领导下,黄石市财政局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突出重点,强化监管、扩面提质,绩效管理改革成效初显。现将工作情况简要说明如下:
一、多措并举,实行自评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并重。根据省厅2022年绩效管理工作要点的要求,绩效评价工作的评价范围再一次扩大,时效进一步缩短,实现项目支出评价的全覆盖。采取部门自评和第三方专业机构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委托第三方中介实施的重点评价项目13个62941万元,主要是扶贫及乡村振兴、城市维护费、教育专项资金等。组织专家组对第三方中介的绩效报告进行再评审并评级,付费与再评审结果挂钩,以此促进第三方中介绩效评价报告的质量。按照市领导批示要求,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组织协调完成第三方机构对2017年-2021年港口物流发展中心奖补资金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一份高质量预算绩效评价报告。
二、求真务实,加强资金绩效运行过程监控管理。2022年对部门预算中项目支出进行全面监控。预算单位年中填写项目绩效跟踪监控表,清晰把握项目的实施进度,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绩效目标出现偏差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整改建议和措施,在项目运行的全过程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项目进程中的资金使用率,更好的契合绩效目标,提高项目社会满意度。
三、难点突破,提升部门整体支出资金使用效益。组织完成了69个一级预算单位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和2023年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工作,实现了一级预算单位部门整体绩效管理的全覆盖。进一步强化了单位绩效管理理念,同时明确了部门资金的使用目标和范围,细化了预算单位的各项支出,使预算编制更加规范、更加精准。
四、严格考核,强化部门绩效管理主体责任意识。建立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结果通报制度,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区级财政部门和市直各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年度考核办法和评分细则。局内相关科室抽调骨干工作人员组成考核工作专班,对部门提交的资料进行认真核查。考核结果专报市委市政府督办室和市委组织部绩考办并向全市通报。将考核结果与预算挂钩,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表现突出的城区和部门,予以通报和激励,对预算绩效管理做得较差的部门,予以督促提醒。通过绩效考核,促进各部门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考核通报落实责任,提高单位对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视和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五、聚焦应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将绩效评价结果向市政府、人大等部门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政府决策和人大监督提供依据。二是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项目执行单位,对照绩效评价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绩效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整改建议,督促单位及时整改,提高其预算管理水平。三是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绩效评价结果为优或良的,下一预算年度优先保障该项目资金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为中的,下一预算年度控制新增项目资金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为差的,下一预算年度采取调整支出方向或结构、适当减少项目资金预算、取消该项目等多种方式进行应用。四是争取多部门联动,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加强向市政府、市人大的汇报,并积极争取审计等部门的配合。推动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时将绩效管理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对自评价结果真实性进行核查,提出审计整改意见。
六、夯实基础,扎实组织绩效目标编报评审。对2023年项目绩效目标申报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评审,组织有关部门预算编制人员和评审专家现场联动审核 。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及时、纠正问题及时,调整预算及时,强化结果应用,提高绩效目标编审的适时性、前瞻性和完整性。在编制2023年部门预算时,规范和细化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编报审核流程和申报格式内容,提高绩效目标编报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七、专题培训,明确领导绩效管理主体责任意识。通过向市委组织部积极汇报,八月中旬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联合在浙江大学举办为期五天绩效管理培训班,由常务副市长领导,市四大家分管理绩效管理领导及各县市区分管理财政工作的领导及市财政局中层以上干部参加培训。全面讲授了实施绩效管理重要性、迫切性及新举措,营造全市上下讲绩效重绩效的良好氛围,着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