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21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1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36329万元,完成预算的70.1%,比上年同期增长88.06%,比2019年同期增长10.57%。
地方税收收入完成53318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18%,比2019年同期增长15.19%。主要税种收入完成数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增值税(50%部分)2207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44%,比2019年同期增长13.19%;企业所得税(40%部分)11897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0.73%,比2019年同期增长20.13%;个人所得税(40%部分)1570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比2019年同期增长41.79%。
其他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777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08%,比2019年同期增长12.67%。其中:契税完成45748万元,土地增值税完成24084万元,耕地占用税完成8735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13818万元,资源税完成16156万元,印花税完成11680万元,车船税完成7105万元,房产税完成16161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31963万元,环保税完成2277万元(明细增减幅度详见附件)。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含上级转移支付支出)完成1109594万元,完成预算的40.28%。
2、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8485万元,完成预算的69.5%,比上年同期增长88.67%,比2019年同期增长22.39%。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37788万元,完成预算的77.79%,比上年同期增长51.40%,比2019年同期增长43.80%;非税收入完成70697万元,完成预算的57.53%,比上年同期增长262.68%,比2019年同期下降5.15%。
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93603万元,完成预算的37.45%。其中:本级预算资金安排支出完成255722万元,完成预算677547万元的37.59%;上级转移支付项目支出完成29878万元,完成预算106500万元的28.05%;一般债券资金项目实际完成支出8003万元,完成新增一般债券9000万元的88.92%。(一般公共预算功能分类支出详细情况见附件)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87794万元,完成预算的51.02%,增长1.36%,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完成179839万元,完成预算的51.15%,下降1.70%;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完成6053万元,完成预算的60.53%,增长342.15%;污水处理费收入完成1897万元,完成预算的31.62%,增长179.38%;港口建设费收入5万元。
市直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22627万元,完成预算的53%,增长18.63%,其中: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89228万元,完成预算的52.60%,增长6.69%;新增政府专项债券支出11600万元;专项债券付息及发行费支出11204万元;污水处理费支出151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2172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164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4万元;上年结转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5256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5470万元(众邦公司600万元,交投集团600万元,国资公司4270万元),加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性收入14510万元,完成预算的34.78%。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8788万元,完成预算的32.71%,其中:“三供一业”移交补助支出1023万元;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支出1051万元;冶钢集团及矿务局职工安置财政补贴支出3832万元;企业离休干部生活补贴支出550万元;市级平台公司资本金注入10000万元;金融贷款贴息679万元;安置职工历史欠款归还国库列支1653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级社保基金收入完成362016万元,完成预算的49.68%,下降16.7%,下降主要原因是企业养老保险从2021年起实行省级统筹政策,收支由省级统一调配,企业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金由省级统筹,不对市级直接下达。市级社保基金收入分项情况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2281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313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4555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收入6884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2326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7418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5276万元。
市级社保基金支出完成382438万元,完成预算的41.03%,增长2.05%,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97324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17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2035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支出3210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8261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809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3454万元。
(五)政府债券安排使用情况
截至2021年6月末,省财政厅转贷我市政府债券资金187179万元,其中:再融资债券资金132493万元,新增政府债券资金54686万元。
1、再融资债券。全市再融资债券132493万元,主要用于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其中:市直36202万元,开发区·铁山区26642万元,黄石港区2942万元,西塞山区5235万元,下陆区3981万元,大冶市24144万元,阳新县33347万元。
2、新增政府债券。全市新增债券资金54686万元,市级40922万元,大冶市11764万元,阳新县2000万元。按照预算管理性质划分:一般债券为30086万元,其中:市级19422万元,大冶市10664万元。专项债券为24600万元,其中:市级21500万元,大冶市1100万元,阳新县2000万元。
市级一般债券19422万元,其中:市直9000万元,开发区·铁山区1600万元,黄石港区4215万元,西塞山区580万元,下陆区4027万元。
市级专项债券21500万元,其中:市直11600万元,开发区·铁山区9400万元,西塞山区500万元。
市直新增政府债券项目主要是:
(1)一般债券项目9000万元,包括有轨电车项目1285万元、长江段岸线综合整治工程1531万元、环磁湖绿道一期1102万元、磁湖南岸路网项目1000万元、大棋路路面维修(改造)工程1500万元、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黄石西互通连接线改扩建一期工程1000万元、二中校园维修改造360万元、五中学生公寓402万元、有色一中校园维修改造及设备购置85万元、六中校园维修改造68万元、应急指挥中心667万元;
(2)专项债券项目11600万元,包括四医院医养综合楼项目1900万元、五医院门诊医技楼工程6100万元、花湖污水处理厂扩建及配套尾水管道项目2000万元、黄金山新区供水工程1600万元。
二、上半年落实市人大决议和财政政策情况
上半年,全市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人大有关决议和批准的预算,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兜牢“三保”底线,保障重点支出,深化财政改革,有效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统筹抓好收入组织、资金整合和政策资金争取,切实做大财政蛋糕,增强财政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能力。一是强化收入征管。组织开展收入调研,科学制定全年收入目标计划,压实征收部门和县(市、区)收入责任,加强收入协调督办,确保税收收入依法征收,非税收入挖潜增收,基金收入扩面保收,努力保持财政收入均衡入库,实现了“双过半”目标。1-6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增幅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均为全省第一。二是加强资金统筹。加强四本预算统筹。规范调入资金管理,从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其他存量资金调入14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3亿元,均有实际调入来源,有效充实了全口径预算收入规模,弥补了财力缺口。加大结转结余资金统筹,修订并印发《黄石市市级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办法》,清理市直部门单位2020年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9.93亿元,其中:部门结转资金6.73亿元、结余资金3.2亿元,收回结余资金较上年增长103.8%。三是加大向上争取。建立向上争取资金责任落实和定期通报机制,强化分工协作,主动跑省进京对接汇报,确保向上争取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上半年,市财政共计向上争取资金84.63亿元,占年初任务的46.19%。积极向上争取债券资金。市本级13个存量项目中,已有4个专项债券项目计2.49亿元通过审核,5个项目计13.4亿元已完成修改正等待省厅审核,4个项目计6.8亿元正在抓紧完善申报资料。
(二)切实保障重点支出,支持全市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下好发展“先手棋”,大力支持我市加快产业转型,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1-6月份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达2.5亿元,企业获得感进一步提升。统筹安排先进制造业和互联网专项、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科技创新专项等资金1.44亿元,支持我市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支持区域协同创新,推动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六月开园运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绿色金融、普惠金融、4321、政采贷等多种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半年,通过政采贷业务为44家中小微企业贷款9432万元。二是支持推动城市更新行动。黄石成功申报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统筹中央、省预算内投资专项等各类资金6.41亿元,对全市28个老旧小区、41家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高了城市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三是支持社会事业补短板。多渠道筹措、拨付资金3160万元,支持富河流域、大冶湖防洪和长江干堤治理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推进河湖水库管护等生态水利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水患灾害防治能力。筹措安排资金1.66亿元,支持交通运输项目和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重点支持新港至武汉光谷高速、鄂州花湖机场高速等工程项目,为我市成功申报“黄鄂黄区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夯实了基础。筹措投入资金5.33亿元,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大冶湖流域生态补偿、大气土壤治理等重点项目。
(三)聚焦社会民生保障,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提高科教文卫、养老就业、农业农村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和覆盖范围,夯实民生“基本盘”,兜牢“三保”底线,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74.88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7.48%。一是保障重点教育支出。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积极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安排拨付资金6.34亿元,重点支持市区教育布局优化调整,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积极推进我市职业教育提质升级,筹措安排资金2.49亿元,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政策,支持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二是保障基本公共文体服务。统筹安排资金3.85亿元,支持我市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力保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项活动费用,落实公益性文体场馆免费开放,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公共文体普惠性服务。三是支持科技创新发展。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21年市直安排科技支出2.34亿元,同比增长39.59%,保证科普宣传等科技活动正常开展和科技场馆正常运转,并大力支持光谷科创大走廊等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四是做好养老就业医保工作。筹措资金30.63亿元,保障了市本级17万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正常发放。落实国家政策,完成了市本级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待遇工作。安排拨付项目资金1.75亿元,加快构建公共卫生体系,支持重大传染病防治、基本药物、医务人员培训和基础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五是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拟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产业金融发展的工作方案》,统筹安排资金1亿元,引导撬动平台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做大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建立村级集体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全市统筹整合资金1.85亿元,保障村级集体组织正常运转和村干部工资按时发放。
(四)着力提升管理质效,稳步推进财税改革。按照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目标要求,牢牢把握改革“主动权”,协调高效推进我市各项财税改革。一是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根据全省预算一体化改革要求,加大改革宣传培训力度。积极做好预算一体化基础信息数据收集、信息填报、规程修订、项目申报储备和应急预案制定等工作,为预算一体化预算编制模块和支付模块顺利上线及做好2022年预算编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推进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财政体制改革。对接市税务局、人社局和人民银行,全面分析新港园区财税体制、金库设立和社保基金管理情况,梳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园区财税体制改革建议。支持新港园区对外开放,争取财政部在新港园区建立关税联系点,并于6月在黄石举办第一次全国关税联系点研讨会。三是加大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启动 “无申请兑现”改革,制定《黄石市推行“无申请兑现”改革工作方案》,加强顶层设计和流程再造,明确第一批“无申请兑现”改革事项21项,并推动实施相关改革工作。进一步优化政采营商环境,制定《关于市财政局落实政府采购主体责任优化营商环境有关事项的通知》,出台16条措施,降低政采市场交易成本,加快资金拨付流程,持续纠正政采领域违规行为,依法保障市场主体平等权利。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全国98个城市和开发区营商环境评价中,黄石被评为优秀等次。
总体来看,2021年上半年我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财政经济指标均恢复并超过2019年水平,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虽然今年上半年我市财政收入增幅较快,但是外围受疫情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具有不确定性,国家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而中央、省、市的重大政策、重点民生和重要项目等财政刚性支出居高不下,全市各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二是社保基金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潜力小,消化养老保险缺口的资金需求大,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后,其他社保基金支出责任都在地方,向上争取空间小。这些矛盾和困难,将导致我市社保基金支付风险逐年增大,影响我市社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债务风险不容忽视。2021年全市限额内政府债务将面临偿债高峰期,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规模大,隐性债务化解有效资金来源渠道收窄,平台公司融资困难,进一步加大了全市债务防控风险。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半年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坚持统筹思维,以更足干劲抓好财政收入。把抓好收入征管,保障全市重大决策、重要工作落地生效作为下半年财政的首要任务。坚持统筹思维抓好收入,既要抓好全年收入任务的分解落实和均衡入库,加强包保督办,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超额完成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亿元、市本级30亿元目标任务,又要抓好政府性基金收入的落实,尤其是土地出让收入76.25亿元,要抓实地块、抓实资金、抓实责任。还要抓好社保基金收入扩面征缴和缺口弥补,力争实现社保缴费比年初目标21.81亿元超收6.5亿元,坚决弥补6.47亿元的支出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和非税代收项目管理,强化税收风险防控,维护公平公正的纳税环境。
(二)坚持战略思维,以更实措施支持经济发展。紧扣省委“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战略思维,找准格局定位,谋划发展思路,落实工作措施。做好消费税改革、土地出让金移交税务征收等财税政策的超前谋划,保障地方政府利益。认真抓好全市资金资产资源的统筹谋划,整合财政资金,盘活资产资源,保障财政部门收益。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实施绿色金融,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保障市场主体效益。继续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抓好黄石(武汉)离岸科创中心的运营服务和黄石(上海)离岸科创中心的探索建立,积极谋划推进我市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新港园区以及临空经济区在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智能装备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等重点项目与城市圈产业的协同、联动发展。
(三)坚持底线思维,以更大力度保障改善民生。要始终坚持民生优先,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实做到惠民利民。继续做好全市“三保”运行监控工作,关注县市区“三保”支出和库款情况,指导和督促县(市)区通过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统筹专项资金等方式化解收支缺口,确保“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兜牢“三保”底线。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棚改、老旧小区改造、农贸市场改造等在建民生基础设施项目早见成效。继续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提升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加大养老保险向上争取和扩面征缴力度,推进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制定出台市级涉农衔接资金管理办法,以支持产业发展为重点,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坚持法治思维,以更高标准提升财政管理。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指导工作实践,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做到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与强化预算约束相统一,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与实施纳税评估、增强纳税人意识相统一,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与强化非税收入征管相统一,进一步依法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确保财政资金早执行、早见效。全面深化绩效管理改革,将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深入开展严肃财经纪律监督检查,促进依法依规使用财政资金。全面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设立全市债务风险基金,加大隐性债务动态监控力度,落实化债资金来源,规范化解隐性债务,坚决杜绝新增隐性债务。
(五)坚持系统思维,以更强担当推进财政改革。坚持系统思维,要按照政策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确保按全省进度完成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模块上线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抓好“无申请兑现”的扩面提速,全面推进“减流程、压时限、快兑现”,使越来越多企业和群众成为利企惠民政策受益者。加快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切实抓好内控机制、预算执行、采购需求、信息公开、纠纷化解等政策措施,满足采购主体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全面推进环卫园林市场化改革,有效推进我市环卫园林作业社会化、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
附件:黄石市市直2021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