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2019年市级财政决算(草案)的议案》的说明
——2020年8月27日在黄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19年市级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9年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汇总本级和县(市)区决算,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9.55亿元,为预算数的97.3%,增长2.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65.37亿元(含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为预算数的94.9%,增长7.7%。
2、市级(市直及开发区,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9472万元,为预算数的97.1%,增长5.78%。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76491万元,为预算数的95.3%,可比增长1.87%。
3、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0271万元,为预算的96.44%,增长0.14%,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68658万元,为预算的97.49%,下降1.08%,非税收入完成121613万元,为预算的95.01%,增长1.8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项目完成情况:增值税(含改征增值税)63489万元,完成预算的126.01%;企业所得税35183万元,完成预算的87.96%;个人所得税4261万元,完成预算的94.69%;其他地方税收65725万元,完成预算的84.14%;专项收入12126万元,完成预算的98.59%;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0335万元,完成预算的102.14%;罚没收入20761万元,完成预算的59.32%;其他非税收入58391万元,完成预算的114.49%。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44188万元,为预算的76.35%,未完成预算的原因是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要求,将原由市直列支的企业养老保险转移支付资金161000万元,调整为各城区列支,剔除养老保险补贴因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预算的96.36%,按可比口径比上年下降1.71%。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分项情况是:
(1)社会事业发展类支出10820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6.8%。包括:教育支出完成67952万元,为预算的88.46%,未完成预算主要原因是部分职业教育经费、普通教育经费等支出结转下年使用;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12210万元,为预算的99.68%;农林水支出完成28043万元,为预算的96.45%,未完成预算的主要原因是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实际到达数小于预算数。
(2)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类支出19741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30.64%。包括: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03432万元,为预算的99.08%(可比口径);住房保障支出完成57398万元,为预算的196.93%,主要是上级转移支付实际到达数大于预算数;卫生健康支出完成36586万元,为预算的88.73%,未完成预算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支出责任下放城区,原由市直列支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救助等项目调整为城区列支。
(3)经济建设类支出12162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8.88%。包括:城乡社区支出完成44091万元,为预算的98.69%;节能环保支出完成18427万元,为预算的45.79%,未完成预算的主要原因是外债转贷支出19107万元结转下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完成43170万元,为预算81.55%,未完成预算的主要原因是上级转移支付实际到达数小于预算数;政府债务付息及发行费支出15935万元,占预算的93.2%。
(4)产业发展类支出3581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5.56%。包括: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完成16964万元,为预算的74.71%,未完成预算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上级转移支付和市直预算安排项目支出结转下年使用;科学技术支出完成11422万元,为预算的74.92%,未完成预算的主要原因是支持工业发展专项余额317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完成5436万元,为预算的87.05%,主要原因是部分上级转移支付结转下年使用;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完成1627万元,为预算的90.04%。
(5)行政机关运转类支出18113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28.12%。包括:公共安全支出完成74828万元,为预算的98.8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81410万元,为预算的92.27%;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完成19683万元,为预算的103.52%;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完成2483万元,为预算的231.19%,主要是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实际到达数大于预算数;其他支出完成2730万元,为预算的71.15%。
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0271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549026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36562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82252万元(含国际组织借款转贷资金19107万元),上年结余29638万元,调入资金103185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3893万元,收入总计为1314827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4188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130827万元,对下级补助349018万元,债务转贷支出3413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93675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9017万元,结转下年支出43972万元(包含国际组织借款转贷支出19107万元),支出总计为1314827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19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25737万元,为预算的87.9%,增长50.95%。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774702万元,为预算的79%,增长50.78%.
2019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66763万元,为预算的99.64%,增长59.94%。政府性基金收入分项情况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44786万元,国有土地收益金收入4339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7753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9077万元,港口建设费收入808万元。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34362万元,为预算的83.79%,增长45.35%。支出分项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383347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4338万元,城市配套费支出12156万元,污水处理费支出8395万元,港口建设费支出378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万元,彩票公益金支出6592万元,专项债务付息及发行费支出9096万元,新增专项债券安排支出110000万元。
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市直政府性基金收入466763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859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82093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52000万元,调入资金11023万元,收入总计720478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534362万元,加上补助支出2217万元,调出资金32626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支出42000万元,收支相抵市直政府性基金年终结余109273万元,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结转下年。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19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4491万元,为预算的100.08%,增长55.0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分项情况是:湖北三鑫金铜股份公司分红收入4000万元,华新集团公司分红收入10927万元,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分红收入354万元,交通银行等机构分红收入710万元,市级投融资公司上缴利润收入85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加上上年结余收入3759万元,上级转移支付收入21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28250万元。
2019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21575万元,为预算的92.83%,增长43.48%。支出分项情况:三供一业补助支出1672万元,冶钢、矿务局职工安置经费4981万元,华新集团职工安置和运转经费1447万元,企业离休干部生活补贴经费886万元,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5000万元,金融国有资本经营支出354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化债支出)723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加上调出资金434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33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28250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19年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85028万元,为预算的110.6%,增长12.66%。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完成917911万元,为预算的112.5%,增长19.6%;当年收支结余-32883万元,累计滚存结余-8285万元。
其中:企业职工养老基金收入621895万元,支出656463万元,当年结余-34568万元,累计结余-16137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收入76832万元,支出74877万元,当年结余1955万元,累计结余-57124万元;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846万元,支出2122万元,当年结余724万元,累计结余5213万元;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39821万元,支出134778万元,当年结余5043万元,累计结余132021万元;居民医保基金收入19206万元,支出18134万元,当年结余1072万元,累计结余27906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0353万元,支出14555万元,当年结余-4202万元,累计结余17776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9455万元,支出8660万元,当年结余795万元,累计结余26998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4619万元,支出8321万元,当年结余-3702万元,累计结余304万元。
(五)关于政府债务情况
经省政府批准,省财政厅核定我市2019年末政府债务限额为2589587万元,其中市直债务限额为892292万元。2019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为2468625万元,其中市直债务余额为848441万元。总体来看,2019年末市级及各县(市)区的政府债务均在政府债务限额内。全市政府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13.97%,低于60%的风险控制线;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70.86%,低于100%的风险警戒线。
2019年省财政厅转贷我市政府债券资金604624万元,比上年增长105.21%。其中:再融资债券资金235478万元,比上年增长182.84%;新增债券资金369146万元,比上年增长74.64%。
1、市直再融资债券资金情况
省财政厅下达市直再融资债券资金93675万元,比上年增长145.34%,主要项目是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金。
2、市直新增债券资金情况
省财政厅下达市直新增政府债券资金145340万元,比上年增加87340万元,主要项目安排:
市城投公司余家山泵站项目8900万元,污水管网项目3200万元;市众邦公司大冶湖通江口门段河道整治项目1200万元,大冶湖核心区两纵一横项目2360万元,奥体大道及园博大道西延工程1800万元;市交投集团大棋路维修改造项目6000万元;市国资公司市民之家建设项目3200万元;市中心医院黄金山院区建设项目1800万元;教育事业项目5000万元,主要包括二中实验楼、运动场看台建设1130万元,五中、六中运动场改造260万元,七中宿舍楼、实验楼改造370万元,有色一中校园工程240万元,湖北工程职院建设工程3000万元;其他社会事业项目1880万元,主要包括民政福利中心建设项目800万元,市广电中心项目600万元,日报社文化产业园区设施建设480万元;土地收储专项债券项目40000万元;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项目70000万元。
二、2019年预算执行和落实市人大决议情况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市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预算法》,全面落实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创新管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实施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机制。制定《进一步化解市级政府存量隐性债务风险的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2019年全市减少存量隐性债务148亿元,实现了隐性债务风险等级(红色降为橙色)和隐性债务率双下降。二是支持精准扶贫工作。严格按照“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的原则,全市安排拨付扶贫资金3.9亿元,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等措施。三是支持污染防治工作。通过预算安排、向上争取等方式筹措资金11.78亿元,认真实施长江大保护、“四个三”重大工程,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立横向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形成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支持全市生态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
(二)落实财政政策,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成本。2019年全市减税降费规模21.5亿元,制造业、服务业、民营经济等实体经济获益较多,市场主体“获得感”明显。二是统筹整合资金投入,支持企业转型发展。统筹全市各类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37亿元,支持产业转型发展、科技研发和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产业整合、产业升级和要素集聚,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是加大融资支持力度,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为市担保集团注资1539万元,进一步增强担保集团增信、分险和担保能力。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健全完善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和“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全年共发放“4321”贷款和绿色金融贷款15890万元,进一步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民生底线,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9年全市民生支出20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1%,增长7.4%。一是支持稳就业及社会保障。筹措安排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资金52亿元,确保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及提标政策兑现,落实低保人员生活保障和特殊群体优抚救助政策。二是深入推进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安排拨付资金22亿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康管理服务试点、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试点等工作,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不断增强。三是加快推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筹措安排资金45亿元,支持城区教育布局调整、落实老师工资保障政策和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等,保证了“六馆一站”免费对外开放,支持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速补齐一些民生短板项目。四是服务重大项目建设。通过争取中央省项目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政府债券资金等方式统筹整合资金68亿元,支持棋盘洲二期、武阳高速、棚户区改造、城市老旧社区改造、大冶湖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S203省道和S315省道等重点项目建设。
(四)深化财税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一是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增强一般预算保障水平,确保预算收支平衡。加快落实部门重点专项的同步预算编审的要求,督促主管部门编实编细同步专项,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切实突出预算单位主体作用,将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延伸到污水处理费、配套费、职工安置费等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有效实施项目绩效管理、重点项目跟踪、重大项目绩效评价、绩效信息公开等工作。三是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市区财力保障与支出责任匹配机制,强化激励约束,稳步提高市区财力保障水平,完成开发区·铁山区财税体制调整、新港园区财税体制改革工作,推动开发区·铁山区、新港园区强区扩权和高质量发展。四是完善国有资产向人大报告和规范实施预决算公开工作。组织起草国有资产综合报告,加强自然资源、金融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首次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情况、金融资产管理情况、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预决算公开进一步推进,市直70个部门按程序公开了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率达100%,预决算公开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