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于黄石市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黄石市财政局    时间:2019-02-14 10:56

关于黄石市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91月23日在黄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黄石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8年黄石市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预算草案提请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市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目标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实现了财政收支平稳运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8年预算收支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现将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报告如下。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7亿元,较上年增长5.3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含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支出)完成247亿元,较上年增长10%。

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2400万元,占预算的101.55%,比上年增长4.15%。其中:税收收入163036万元,较上年增长7.15%非税收入119364万元,较上年增长0.31%加上上级财政补助收入407003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37882万元、政府债务转贷收入52476万元、上年结转资金40950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9570万元,从经营预算调入2639万元,调入其他资金55046万元(其中审计要求整改收回保障房资金7890万元,收回部门结余资金23001万元,调入大冶、阳新、开发区归还的资金24155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5891万元,当年收入总量1023857万元。

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70387万元,占预算的96.07%,增长8.25%。加上上解上级支出125359万元、对下级补助支出60547万元、债务转贷支出11433万元、债务还本支出3304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3088万元当年支出总量为1023857元。收支相抵,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项情况如下:

   1)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类支出27239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35.36%。主要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3643万元,占预算的95.29%可比下降4.79%,主要是上级转移支付补助上年略有减少;住房保障支出35818万元,占预算的107.2%增长4.18%;卫生健康支出42929万元,占预算的103.81%增长9.31%。

2)社会事业发展类支出11716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5.21%。主要是教育支出63707万元,占预算的86.15%可比增长10.84%,支出未完成预算的原因是部分项目因项目进度偏慢需结转下年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1632万元,占预算的101.06%可比增长20.42%;农林水支出31821万元,占预算的93.45%增长3.22%。

   3)经济建设类支出12090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5.69%。主要是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4020万元,占预算的87.9%可比增长4.18%,支出未完成预算的原因主要是上级实际下达的专款补助资金比年初预算减少;节能环保支出13587万元,占预算的72.1%可比增长15.87%,支出未完成预算的原因主要是上级实际下达的专款补助资金比年初预算减少;交通运输支出49301万元,占预算的137.2%可比增长8.94%,支出超出预算的原因主要是上级实际下达的专款补助资金比年初预算增加1.3亿元;政府债务付息及发行费支出13952万元,占预算的87.2%下降23.36%。

   4)产业发展类支出5296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6.88%。主要是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6570万元,占预算的75.05%可比增长15.08%,支出未完成预算的原因主要是上级实际下达的专款补助资金比年初预算减少;科学技术支出18004万元,占预算的100.23%增长13.73%;商业服务业等支出8303万元,占预算的87.7%可比增长7.69%,支出未完成预算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项目因进度偏慢需结转下年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9407万元,占预算的460.23%可比增长6.5%,支出超出预算的原因主要是上级实际下达的专款补助资金比年初预算增加7345万元;金融支出336万元,占预算的24.71%下降52.92%,支出未完成预算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项目支出需结转下年支出

   5)行政机关运转类支出20696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26.87%。主要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78480万元预算的86.26%可比增长12.41%;公共安全支出完成67906万元,占预算的99.03%增长5.78%;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完成51762万元,占预算的95.41%可比增长10.6%;其他支出完成8820万元,占预算的128.09%可比增长22.78%,支出超出预算的原因主要是上级实际下达的专款补助资金比年初预算增加。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18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91842万元,占预算的84.63%,较上年增长0.13%。加上上级基金补助收入10403万元、上年结转90876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02139万元、调入资金8150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503410万元。收入分项情况: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44828万元,国有土地收益金收入23601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4676万元,港口建设费收入421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8316万元。

2018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67618万元,占预算的88.28%,较上年增长56.54%,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上年土地收入缴库较晚,部分土地支出未能拨付,结转到2018年支出。加上调出资金957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71083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支出50190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4949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总量为503410万元。支出分项情况:城乡社区支出352520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8670万元债务付息及发行费支出5890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9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万元农林水支出20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91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2018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5797万元,为预算的70.72%,较上年增长41.96%。收入分项情况:三鑫金铜股份公司分红收入4000万元;华新集团公司分红收入4711万元,比上年增加2314万元;交通银行分红收入707万元;担保集团公司分红收入1239万元;市级投融资公司上缴利润收入4993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797万元,加上上年结余542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1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总计为21435万元。

2018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5037万元,为预算的57.67%,较上年增长63.53%。支出未完成预算的原因主要是供一业支出因项目实施进度需结转2019年支出。支出分项情况:冶钢集团及矿务局职工安置财政补贴5456万元,企业离休干部生活补贴财政补助1200万元,公益性设施投资支出 4796万元,政府担保风险补偿金支出1599万元,“三供一业”财政补助支出198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037万元,加上结转下年支出3759万元、调出资金263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总计为21435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18年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06825万元,占预算的112%,较上年增长21%,其中社保基金保险费征收收入358419万元,比上年增长8.67%,财政对社保基金补贴收入236017万元,比上年增长49.95%

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完成759015万元,占预算的105%,较上年增长4%,年末滚存结余60744万元。其中:
    ①企业职工养老基金收入545223万元,支出516250万元,当年结余28973万元,累计结余-135830万元;②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基金当年实际收入35200万元,当年实际支出42068万元,当年实际结余-6868万元,累计结余为零;③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533万元,支出1898万元,当年结余635万元,累计结余4329万元;④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02202万元,支出116088万元,当年结余-13886万元,累计结余113153万元;⑤居民医保基金收入15989万元,支出15248万元,当年结余741万元,累计结余22408万元;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7864万元,支出8893万元,当年结余-1029万元,累计结余32250万元;⑦工伤保险基金收入9420万元,支出16295万元,当年结余-6875万元,累计结余20219万元;⑧生育保险基金收入3552万元,支出7552万元,当年结余-3999万元,累计结余4214万元。

 5、政府债务限额和债券资金情况

政府债务限额。2018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市政府债务限额2200266万元,比上年增长12.79%,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339588万元(含新增政府债务外贷限额2515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860678万元。其中:市级债务限额1061706万元(其中市直722720万元),比上年增长15.17%;大冶市债务限额601774万元,比上年增长6.27%;阳新县债务限额536786万元,比上年增长16.04%。

2018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为208116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271509万元,专项债务余额809659万元。按区域划分:市级债务余额995035万元(其中市直683995万元),大冶市债务余额589259万元,阳新县债务余额496874万元。市直及各县(市)区政府债务余额均未超债务限额。

政府债券资金。2018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市政府债券资金294634万元,其中:置换债券资金83254万元,新增债券资金211380万元。

1)置换债券。省财政厅下达我市置换债券83254万元,较上年下降64.45%,下降幅度较大的原因是我市2015年以来通过置换债券置换1350000万元的存量债务2018置换的债务项目较少。其中:市直37992万元,开发区4097万元,黄石港区171万元,西塞山区395万元,下陆区847万元,铁山区433万元,大冶市28050万元,阳新县11269万元。

2)新增债券。省财政厅下达我市新增债券211380万元(其中2018年12月新增下达政府债券8000万元),较上年增长12.98%, 其中:市级113680万元,增加104195万元,增幅达10倍;大冶市36340万元,减少36909万元,下降50.39%;阳新县61360万元,减少10118万元,下降14.16%。按照预算管理性质划分: 

一般债券为63480万元,其中:市级13680万元,大冶市28340万元,阳新县21460万元。

专项债券为147900万元, 其中:市级100000万元,大冶市8000万元,阳新县39900万元。

(二)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情况

1、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政府债务防范化解工作。按照“控制增量、摸清隐量、化解存量”要求,摸清债务底数,制定政府债务防范化解方案,组织开展政府债务核查,落实化解措施,全市置换存量债务8亿元,争取新增政府债券资金21亿元。二是精准扶贫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及时安排拨付市级扶贫资金1.15 亿元,保障扶贫工作资金需求。加强扶贫资金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市级2017年度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参与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三是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市本级统筹,安排拨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水污染治理等各类资金6.29亿元,支持全市生态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

2、综合施策助推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减税降费。全面实施“营改增”、增值税抵扣、增值税留抵退税和涉企收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全年为企业减少税费达12亿元以上,支持企业轻装发展。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筹措安排工业转型资金、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和人才发展专项等各类资金3.4亿元,支持我市实体经济转型发展。三是引导撬动融资。安排拨付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0.36亿元,支持企业融资担保,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建立10亿元(首期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1亿元黄石绿色信贷担保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绿色企业发展。实行市直30亿元政府性资金银行存放与银行贷款发放相挂钩机制,鼓励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贷款支持。

    3、优化支出保障改善民生。2018年市直民生支出59.8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7%。一是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筹措安排养老保险资金51.88亿元,确保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及提标政策兑现;安排拨付资金2.44亿元,落实低保人员生活保障和特殊群体优抚救助政策;安排拨付创业就业资金1.32亿元;筹集拨付保障房建设资金5.54亿元。二是深入推进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安排拨付资金1.68亿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康管理服务试点、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试点等工作,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不断增强。三是加快推进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安排拨付资金7.92亿元,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学前教育普及工程、城区教育布局调整和教师医疗补助等工作;安排拨付文化体育资金1.79亿元,支持,保证了“六馆一站”免费对外开放;筹集省运会工作经费1.49亿元,保证了省运会胜利召开。四是服务重大项目建设。通过争取中央、省项目建设资金、专项补助资金和统筹整合市级专项资金6.45亿元,支持棋盘洲新港大道、S315国道、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和旧城区建设等。

4、深化改革提高理财水平。一是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加大四本预算统筹力度,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统筹市本级各类资金10.3亿元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二是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组织对2018年市本级所有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涉及资金22.6亿元,实现预算绩效目标、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三个全覆盖”。大力实施预决算公开。市直 70个部门(单位)按程序公开了2018年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率达100%。四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融资行为,加强市级投融资公司债务管理,支持平台公司转型发展。2018年末市级投融资公司资产规模达到1335亿元,新增融资195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内。

总体来看,2018年财政运行基本平稳,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和财政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国家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我市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市县财政可用财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匹配财政统筹调控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财政刚性支出居高不下,棚户区改造项目支出责任PPP项目政府付费、养老保险本级财政配套等支出压力巨大,财政收入的增长不能满足财政刚性支出需要,财政运行风险增大。三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困难大任务重,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还不完善,预算绩效激励约束作用不强。我们高度重视这些困难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预算草案

(一)2019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及编制原则。根据面临的财政经济形势,2019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财政对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持力度,推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民生性支出和政策性支出,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着力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严格政府债务收支预算管理,稳妥化解存量政府隐性债务;着力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预算绩效,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

按照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围绕中央、省重大政策落实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2019年预算安排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防范债务风险”的要求,优化支出结构,突出四个重点:

第一,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以及其他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有效发挥减税降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落实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隐性债务化解工作,防范化解我市政府债务风险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按政策足额安排扶贫项目资金,保障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光伏发电、小额信贷等各项扶贫资金、政策到位。统筹安排市本级资金、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债券资金,加大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投入力度。第三,突出重点保障民生。采取定员定额的方法核定“保工资、保运转”等基本支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发放和事业正常运转。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支出,遵循“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思路,支持教育事业、卫生健康、社会保障、民政救助等民生支出。第四,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实施风险金补偿、绿色金融担保、参与中央省再担保基金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统筹科技资金、工业转型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

  (二)2019年收支预算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

   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增长7%左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增长8.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各县(市)区预算经同级人大会审查批准后,市财政局及时将全市预算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5000万元,较上年增长8%。其中:税收收入175000万元,较上年增长7.34%非税收入130000万元,较上年增长8.91%加上转移性收入754111万元,减去转移性支出324506万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财力为734605万元,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9126万元相抵,当年预算收支缺口44521万元,通过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19032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4989万元调入部门结余资金20500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779126万元,可比增长11.4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项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6396万元,增长10.42%,主要用于维持机关事业单位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支出。

2)公共安全支出74769万元,增长9.72%,主要用于公安司法等公共安全事务支出。

3)教育支出71814万元,增长12.73%,主要用于保障各项教育事业发展支出。

4)科学技术支出17273万元,可比增长7.93%,主要用于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扶持科技事业发展支出。

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1415万元,增长3.52%,主要用于文化、体育、传媒事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1937万元,增长38.62%,主要用于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促进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社会救济等支出。

7)卫生健康支出38812万元,可比增长8.37%,主要用于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医保补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

8)节能环保支出12739万元,可比增长13.02%,主要用于环境监测整治、污染防范、节能减排、自然生态保护等支出。

9)城乡社区支出29309万元,可比增长1.01%,主要用于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支出。

10)农林水事务支出29210万元,可比增长6.5%,主要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及精准扶贫脱贫等。

11)交通运输支出45190万元,可比增长18.37%,主要用于保障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公路维修保养、交通事业发展等。

12)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2807万元,可比增长7.4%,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发展、推进重大产业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

13)商业服务业等支出6245万元,可比增长5.94%,主要用于支持商贸流通服务、口岸建设和旅游博览会等行业发展。

14)金融支出1694万元,主要用于政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奖补支出。

15)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9743万元,可比增长23.36%,主要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海洋环境保护、气象服务等支出。

16)住房保障支出25950万元,可比增长6.19%,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维护管理、低收入群体的租金补贴等。

17)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807万元,可比增长2.63%,主要用于支持重要物资储备工作、管理部门事业运转支出等。

18)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079万元,增长1.98%,主要用于自然灾害防治、安全生产监管及应急管理支出等。

19)其他支出3837万元,主要用于预备费安排支出及军分区、预备役高炮团、海关等支出。

20)债务付息及发行费支出17100万元,增长22.19%,主要用于政府一般债券付息支出和债券发行费支出。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9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418450万元,较上年增长43.38%。加上上级转移性补助收入8408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1083万元,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497941万元。收入分项情况:土地出让金收入36000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40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0000万元,港口建设费收入45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8000万元。

2019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477721万元,较上年增长29.89%。加上对下转移支付补助支出1188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出资金19032万元,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497941万元。支出分项情况: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389842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40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支出14403万元,港口建设费支出576万元,污水处理费支出10395万元,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支出13354万元,政府债券付息及发行费支出9151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19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4471万元,较上年增长54.91%。加上上年结余资金375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28230万元。收入分项情况:三鑫金铜股份公司分红收入4000万元,华新集团公司分红收入10000万元,湖北银行及交通银行分红收入710万元,担保集团公司分红收入1000万元,城投公司上缴利润5000万元,国资公司上缴利润442万元,众邦公司上缴利润1506万元,交投公司上缴利润713万元,其他国有企业上缴利润100万元,市级平台公司上缴其他收入1000万元。

    2019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23241万元,较上年增长54.56%。加上调出资金498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28230万元。支出分项情况:冶钢集团及矿务局职工安置财政补贴5500万元,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补助支出6666万元,市级平台公司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用于化解隐性债务支出)7541万元,市担保集团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支出3000万元,市交投集团港口公司资本金注入支出1000万元,市铁投公司资本金注入支出1000万元,市森农水公司资本金注入支出1000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19年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安排818802万元,较上年增长1.48%。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安排828316万元,较上年增长9.13%。当年收支结余-9514万元,累计滚存结余51230万元。其中: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市级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缴费收入202796万元,比上年增长7.1%。加上财政对养老基金的补贴272527万元,其他收入7087万元,中央调剂金收入87734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570144万元,与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570144万元相抵,当期收支平衡,累计结余-135830万元。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市级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缴费收入65023万元,比上年增长41.66%,加上财政对基金的补贴33732万元,其他收入1285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00040万元,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100040万元相抵,当期收支平衡

其他社会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493万元,预算支出安排2069万元,累计结余4753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07162万元,预算支出安排107116万元,累计结余11319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7797万元,预算支出安排15395万元,累计结余24810万元。工伤保险基金预算收入9271万元,预算支出安排16938万元,累计结余12551万元。失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199万元,预算支出安排8755万元,累计结余31694万元。生育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696万元,预算支出安排7858万元,累计结余53万元。

(三)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安排情况

    2019年市直需偿还政府债务本金85871万元,需偿还政府债务利息26000万元,共需还本付息111871万元。根据财政部关于债务预算管理的要求,将政府债务的到期偿还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其中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债务本金85871万元(一般债务),通过预算安排债务利息支出26000万元(一般债券利息支出17000万元、专项债券利息支出9000万元),并分类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

  三、切实做好2019年财税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精神,坚持以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紧紧围绕“五城”目标,大力组织收入,坚持依法理财,健全体制机制,深化财税改革,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加大支持力度,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全力支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模具和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严格按照财政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十五条”意见,全面落实各项财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二是充分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盘活现有的6支产业基金,加快推进市级投融资公司建立5支总规模30亿元产业基金,探索设立2亿元农业产业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缓解企业融资难题。通过扩充资本金和建立分担代偿责任机制,提高市担保集团担保能力,扩大企业融资担保规模。四是认真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五是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发展政策机遇,研究策划一批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并大力争取黄石新港多式联运、产业转型示范区省级配套资金和环境治理等资金。

(二)积极发挥职能,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围绕防范化解隐性债务工作方案,落实偿债资金预算。分类处置市级投融资公司公益性负债,降低存量隐性债务规模。支持市级投融资公司拓展经营渠道,提高可持续发展和自我造血能力。统筹棚改项目腾退土地出让收入,实现棚改购买服务项目资金收支平衡,有效化解棚改项目贷款偿债压力。二是精准扶贫工作。严格按照“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的原则,统筹安排精准扶贫资金。组织对2018年扶贫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全力配合做好精准扶贫脱贫验收工作,确保考核验收工作顺利通过。三是污染防治工作。根据省内流域横向补偿政策,研究出台我市支持省内流域横向补偿政策,加强项目策划,努力争取中央、省政策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力度统筹整合各类资金支持“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治理。

(三)强化收入征管,增强财政保障实力。一是加强税源分析评估,提升服务企业水平,支持培育新产业,壮大新兴财源二是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征管,进一步完善对各县(市)区及征收部门的督办、协调、联席会议和约谈通报等征管机制,挖潜堵漏,确保财政收入均衡入库。三是规范非税收入征缴管理督促执收单位进一步强化土地收入、罚没收入、基金收入、社保费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非税收入征管,严格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四)持续改善民生,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研究养老调剂金政策变化,大力争取中央和省养老保险补助资金。强化收入征缴,确保企业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继续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弱势群体人员的各项待遇落实。继续做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二是支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递增,推进财政资金资助全覆盖体系。巩固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参与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完善落实政府购买公益类文化项目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是支持住房保障工作。大力筹集保障房建设资金,努力争取国开行等金融机构的棚改贷款,支持全市保障房建设。

(五)深化财政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一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政府性基金预算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拓展到所有财政资金,探索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监督指导库,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市区财力保障支出责任匹配机制,强化激励约束稳步提高市区财力保障水平,深入分析我市财税体制运行情况和城区、开发区、新港园区财政状况,进一步完善市区财税体制三是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划转政府优质资产资源和支持公司拓展业务,推进市级投融资公司转型发展。全力争取有轨电车新开发银行贷款,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将PPP模式运用于大冶湖环境治理等项目。

各位代表,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勇于担当,认真做好财政预算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复兴黄石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