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于2014年市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来源:黄石市财政局    时间:2015-09-14 08:34

关于2014年市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2015年8月25日在黄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26次会议上

黄石市财政局局长  姜笑山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第十三届市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关于黄石市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现在,2014年全市决算已经汇编完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规定和市人大常委会的安排,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14年全市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查。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各项工作,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各级财税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战略部署,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大重要领域的财政改革创新力度,全力保障经济社会领域重点支出,财政收支执行情况总体平稳,圆满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

(一)公共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1、全市公共财政收支。汇总本级和区县决算,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93786万元,为预算880000万元的101.57%,增长14.06%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529654万元(含中央省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增长1.44%。

2、市级公共财政收支。市级(市直及开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74875万元,为预算265660万元的103.5%,可比增长12.77%。市级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95988万元,为预算586470万元的93.88%,比上年下降12.33%。

3、市直公共财政收支。市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00758万元,为预算189800万元的105.77%,可比增长14.5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6143万元,为预算114500万元的110.17%,可比增长13.71%;非税收入完成74615万元,为预算75300万元的99.07%,可比增长16.04%。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项目完成情况:增值税(含改征增值税)22343万元,完成预算的98.86%;企业所得税14417万元,完成预算的99.29%;营业税31796万元,完成预算的101.26%;个人所得税4072万元,完成预算的90.49%,其他地方各税53515万元,完成预算的129.01%;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4959万元,完成预算的108.74%;罚没收入11336万元,完成预算的71.3%;其他非税收入28320万元,完成预算的103.93%。

市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26032万元,为预算521118万元的81.75%,比上年下降15.48%。未完成预算的原因主要是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2014年实行财政收付实现制,公共财政支出按照部门和单位预算指标的实际支付数列支,而2014年预算和2013年决算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列支的。市直财政安排支出完成分项情况是:

   (1)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教育支出完成49704万元,为预算的95.92%;科学技术支出完成6593万元,为预算的112.5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8624万元,为预算的87.16%;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7879万元,为预算的61.57%。

   (2)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方面: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45950万元,为预算的90.8%;住房保障支出完成15703万元,为预算的134.6%,超预算的原因是上级财政新增下达棚户区改造专项补助4537万元;医疗卫生支出完成25156万元,为预算的91.6%。

   (3)经济建设方面: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20355万元,为预算的80.67%,节能环保支出完成14716万元,为预算的78.95%;交通运输支出完成37410万元,为预算的74.11%。

   (4)产业发展方面: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完成14208万元,为预算的67.69%;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完成4285万元,为预算的70.67%;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完成4685万元,为预算的106.94%。

   (5)公共安全及行政机关运转方面:公共安全支出完成34727万元,为预算的73.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32775万元,为预算52.01%;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完成1956万元,为预算的81.57%;其他支出完成1306万元,为预算52.07%。

上述教育、医疗卫生、农林水、社保、公共安全及一般公共事务等支出因上级专款下达较晚加上本级部分项目资金未完成使用计划需要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导致实际支出未完成预算计划。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结转下年支出121963万元,其中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结转75081万元,本级预算资金结转46882万元。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算账,2014年市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0758万元,加上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337364万元、政府债券收入39788万元、下级净上解收入20224万元、上年累计结余14428万元,公共财政预算可用财力(含中央省专项财政转移支付)为612562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26032万元,债券还本支出2159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21963万元,收支相抵公共财政预算累计净结余42977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14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09736万元,为预算326640万元的94.82%,比上年下降53.07%,加上上级财政补助收入16427万元及上年结余4774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330937万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10592万元,为预算326640万元的95.09%,比上年下降53%,加上上解上级支出3784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结转结余16561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330937万元。

2014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90916万元,为预算78360万元的116.02%,比上年下降55%,加上上级财政补助收入16359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107275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明细项目:土地出让金收入71604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5658万元,残保金收入1424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2861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79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1469万元。

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91209万元,为预算78360万元的116.4%,比上年下降56%,加上上解上级支出1198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结转结余14868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107275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明细项目:土地出让金支出68964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支出3466万元,残保金支出532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支出973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631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10964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情况

2014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9036万元,为预算10165万元的88.90%,比上年下降23.56%,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三鑫金铜股份公司分红收入较上年减少561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主要是三鑫金铜股份公司分红收入4000万元、宝钢黄石公司分红收入240万元、湖北银行、黄石银行分红收入1670万元、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分红收入2000万元、其他企业分红收入1126万元。

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9036万元,为预算10165万元的88.90%,比上年下降23.56%,主要是冶钢集团及矿务局职工安置财政补贴3781万元,企业离休干部财政补贴1200万元,企业离休干部医疗费财政补贴700万元,企业分离办社会内退人员补贴700万元,偿还美尔雅集团资产包借款本息支出455万元,国资监管支出100万元,国有企业分红收入安排资本性支出2000万元,鼓励上市奖励支出100万元。

(四)社保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14年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77314万元,加上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收入116188万元、省级财政统筹补助收入58993万元及其他收入7967万元,社保基金总收入460462万元。

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53917万元,当年收支结余6545万元,累计滚存结余153408万元,其中养老基金累计结余-77838万元,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32762万元,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4613万元,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5716万元,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3535万元,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590万元,居民医保基金累计结余12030万元。

总的来看,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中央省市财税政策得到较好落实,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财税部门在稳增长、惠民生、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全力支持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的引导放大作用,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支持产业加快发展。落实“两计划两工程”产业发展规划, 安排产业发展引导资金6200万元,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筹措资金4.5亿元,支持了万达广场、北斗科技等一批重点财源项目建设。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消除重复征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充中小企业担保资本金规模,引导金融资本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并安排扶持县域企业调度资金5000万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二是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继续对开发区实行全省最优惠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政策,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498万元,支持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实施西塞山特区财政支持政策,支持西塞山区的“一主两翼”建设发展;安排筹措资金12000万元支持新港工业园区建设、阳新县幕阜山地区连片开发和大冶茗山园博园建设。三是支持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推进“营改增”改革,减轻中小微企业税收负担;继续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的有关决定,巩固涉企收费减免成果,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主动与各主要执收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制定有关经费保障措施,保证收费减免后执收单位“服务不减、运转畅通”。

   (二)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立足大冶湖生态新区开发建设,加大城乡生态建设投入,完善城乡综合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创新财政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12亿元财政性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利用财政存量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探索引进社会资本和发挥国企融资力量,吸引资金共同参与城市开发与建设。二是支持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各类专项资金2亿元,集中支持码头、铁路、普通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落实市委市政府“五边三化”、“八园六带”工作部署,支持团城山公园改扩建和滨水樱花带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投入3200万元完成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的封关运行。三是打造生态文明城市。安排节能环保资金1.7亿元,支持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健全生态保护机制,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林等补助政策,支持生态系统工程建设。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绿化美化,加大湖泊清淤及水体整治,优化城市生活品质。

(三)做实向上争取工作。2014年,市直累计争取各类资金40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争取社保补助资金15.9亿元、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示范工程资金3.5亿元及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补助资金3.84亿元,支持了社保、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争取保障房建设资金1.35亿元及政府债券资金3.98亿元,缓解了债券还本付息压力,为黄阳快速路建设、山南铁路改造、新港铁路支线建设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基础建设工程提供了资金保障;争取规范调整津补贴和绩效工资转移支付补助1.1亿元,确保了市直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按时发放到位,同时缓解了城区政策性增支压力。通过对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有效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保证了各项重点支出和民生支出需求。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将民生事业放在财政保障的首要位置,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把财力优先向重点民生领域倾斜。一是促进教育事业全面提升。安排拨付教育资金5.1亿元,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持续提高,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制度,落实义务教育、中职学校免费及各类学生资助政策,改善家庭困难学生生活条件。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安排拨付就业、社会保障等资金14.8亿元。加大就业资金投入,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创业。连续十年落实国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政策,着力构建层次多样、功能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三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安排拨付公共医疗卫生资金2.8亿元。支持农村合作医疗、惠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及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0元提高至35元,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保障能力。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各项配套政策,支持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五)大力推进财税改革。以贯彻执行新预算法为切入点,针对预算体系不够完善、预算约束力不够、财政结转结余资金规模较大、预算资金使用绩效不高、预算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强力推进财政改革,充分释放制度创新红利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完善预算制度。初步建立预算编制科学完整的“四本预算”,着力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的全过程。清理规范教育、社保等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首次集体公开市直186家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的账本,有效提高了预算透明度。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机制,认真研判政府存量债务政策,开展地方政府债务清理甄别工作。二是加强支出管理。出台“三公”经费等管理制度,并实施经常性监督检查,建立跟踪问责机制。出台《市直预算单位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财政存量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大力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资金,压减公用性专项支出统筹用于民生领域。三是强化财政监督。开展治理“小金库”专项检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专项检查和经费支出票据检查。清理财政存量资金,归并撤销财政专户8个,防止财政资金大量沉淀,逐步提高财政间歇资金支持经济建设的效益。按照“试点创建、示范带动、全面推广”的思路,开展农村“三资”监管试点,维护农村集体利益。

2014年,全市财税部门砥励奋进、改革创新,为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受经济下行、宏观调控及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等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二是规范津补贴和绩效工资改革等政策性增支因素不断增加,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压力,市县区财政兑现政策性增支困难较大;三是政府债务及国企改革遗留问题所带来的财政风险防范和化解任务比较繁重。财政工作面临的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我们在新的一年工作中积极应对,努力化解。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2014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收支完成情况较好,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财税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努力完成2015年的各项财政预算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