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选育的“华西牛”新品种打破我国肉牛种源“卡脖子”问题,当新品种“硒都黑猪”2021年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当今年审定的水稻新品种“E两优2300”平均亩产达到903.4公斤,当长江流域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现场测产亩产达到300.6公斤,这其中,离不开农业科学家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财政的鼎力支持。
11月30日从省财政厅获悉,近年来,湖北财政紧盯国内外农业科技前沿,不断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全力支持提升全省农业科技水平,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
扛牢大省责任,赋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作为农业大省,湖北省财政厅坚持以建设农业强省为己任,针对农业科技创新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等特性,积极克服财政运行“紧平衡”压力,充分运用开展涉农资金“撒芝麻盐”专项整治成果,按照“摸清家底、整合专项、分类管理、撬动引导、强化绩效”改革思路,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压缩非刚性、非必需和低效支出的同时,“勒紧腰带”挤出资金将农业科技作为重点战略领域予以优先保障。近三年来,省财政厅安排农业科技领域资金近15亿元,促进农业和科技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力量赋能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和绿色发展。
聚焦重点领域,助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省财政厅牢牢抓住农业科技这一强劲引擎,集中财力支持农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7%,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如在种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从2022年起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每年统筹约1.2亿元支持良繁基地提档升级、扩规增能,覆盖粮棉油果、猪牛羊禽等主要农产品良种繁育,全省共建成国家级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13个、畜禽核心育种场(站)17个,省级良种繁育基地10个。每年国审农作物新品种约60个、国审畜禽新品种1-2个,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崭露头角。在农业重要装备研发方面,从2022年起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分3年安排省级资金6000万元,支持33个“产学研推用”联合技术攻关项目,基于北斗技术的多功能复合式智能精准变量施肥播种机节种约8%、产量增加约10%,丘陵山地果园生产全程机械化与智能化装备推动综合劳动投入减少50%以上、生产管理成本降低20%以上,有效保障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注重整体效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省财政厅坚持将支持农业科技发展和支持农业产业振兴紧密结合,以农业科技驱动农业增效、产业提质。“十四五”以来,省财政累计筹措资金4.86亿元,支持省农科院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行动,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开展“1+N”院地院企科技合作,与49个县(市)、13家事业单位、14家大型龙头企业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共建)协议,实现全省17个地市州和直管市科技合作全覆盖,有效增强“纸变钱”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走向田间地头,助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在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方面,累计安排产业链科技攻关资金1.2亿元,用于种养殖新品种研发、精深加工、品质提升、加工设备研发等方面,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扩大优质原料基地规模,推进产品质量标准化,让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农业科技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