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于黄石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黄石市财政局    时间:2024-02-04 20:20

关于黄石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

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4年1月16日在黄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黄石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3年黄石市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提请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财税系统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加快调整支出结构,从严防控地方债务风险,财政预算执行平稳有序,为我市加快建设重要增长极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9.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8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含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支出)完成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72918万元,为预算的105.18%,比上年增长45.88%,剔除特许经营权收入等一次性因素,可比增长7.6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39899万元,比上年增长16.03%;非税收入完成233019万元,比上年增长98.42%,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五个一百”专项行动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增加了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70791万元,为预算的102.26%,比上年增长29.8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功能科目分项情况如下:

1、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类支出27098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27.9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5643万元,占预算的126.55%,增长0.3%;卫生健康支出130337万元,占预算的227.81%,增长12.93%,主要原因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市级统筹,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由市直列支,转移支付支出增加;住房保障支出35006万元,占预算的106.94%,增长46.6%,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保障性住房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较上年增加。

2、社会事业发展类支出13968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4.39%。其中:教育支出81556万元,占预算的87.42%,增长0.6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4146万元,占预算的55.71%,增长121.68%,主要原因是2023年奥体中心PPP项目形成实际支出,该项目2022年因绩效评估未完成等原因未发生实际支出;农林水支出23985万元,占预算的104.93%,下降21.39%,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调整为补助下级支出。

3、经济建设类支出27812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28.65%。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4757万元,占预算的116.7%,增长343.69%,主要原因是2023年新增化解债务支出14亿元在本科目反映;节能环保支出19654万元,占预算的51.42%,增长28.96%,未完成预算的原因是上级转移支付减少,同比增长的原因是黄石水污染综合治理外贷还本付息支出增加;交通运输支出63337万元,占预算的82.9%,增长9.92%,主要原因是交通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增加;政府债务付息及发行费支出10379万元,占预算的67.64%,下降43.55%。

4、产业发展类支出9819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0.12%。其中: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52237万元,占预算的119.6%,增长99.84%,主要是增加国投公司注册资本金3亿元;科学技术支出26274万元,占预算的108.24%,增长28.05%;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6551万元,占预算的92.9%,下降8.84%,主要是商业服务业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较上年减少;粮油物资储备支出3136万元,占预算的307.15%,增长87.56%,主要原因是2023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设施专项中央基建投资预算增加。

5、政法及行政机关运转类支出18379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8.9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87127万元,占预算的85.27%,增长8.16%;公共安全支出完成74085万元,占预算的92.88%,增长5.32%;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完成11148万元,占预算的98.33%,增长24.63%;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完成8308万元,占预算的46.68%,增长27.56%,未完成预算的原因是灾害防治中央基建投资项目结算至县市区,由县市区列支;国防支出1717万元,增长160.94%,主要原因是上级转移支付支出增加,且黄石军分区补助支出调整为该科目列支;其他支出完成1408万元,占预算的11.46%,下降85.69%。

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2918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570563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54315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85108万元,上年结余119007万元,调入资金138976万元,收入总计为174088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70791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161493万元,对下级补助支出233397万元,债务转贷支出175716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6217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9606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13667万元,支出总计为1740887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23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32593万元,占预算的107.12%,比上年下降8.91%;加上上级基金补助收入9541万元、上年结转14222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640664万元、调入资金58806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为1055826万元。收入分项情况: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22036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859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8698万元。

2023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55908万元,占预算的145.9%,比上年下降14.3%;加上补助下级支出7089万元、调出资金390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9142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支出361422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63265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为1055826万元。支出分项情况:国有土地出让金安排的支出218308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安排的支出4928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2247万元,污水处理费安排支出9660万元,彩票公益金及发行费支出4314万元,新增专项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279242万元,大中型水库库区支出2919万元,债务付息及发行费支出33156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3万元,上年结转的抗疫特别国债支出1081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2023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63134万元,为预算的89.54%,比上年增长31.74%;加上上年结转7023万元,上级转移支付11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总计71257万元。收入分项情况:一是利润收入10874万元,主要是东楚集团2754万元、城发集团5000万元、国资公司3000万元、冶钢集团120万元;二是产权转让收入10000万元;三是股利、股息收入34615万元,主要是三鑫金铜17673万元,华新水泥16342万元,交通银行600万元;四是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645万元,主要是东楚集团500万元,城发集团5745万元,国资公司1400万元。

2023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33455万元,为预算的97.69%,增长12.76%;加上调出资金29165万元,结转下年8637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71257万元。支出分项情况:一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8168万元,主要是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支出1929万元、冶钢矿务局及华新集团职工安置费5498万元、离退休干部生活补贴741万元;二是注入国有企业资本金支出20000万元,主要是用于支持国投公司2A+评级;三是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287万元,主要是企业下岗职工创业贷款贴息(含四补机制)。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23年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39200万元,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89979万元,当年收支结余49221万元,累计滚存结余546895万元。

1、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09717万元,支出84083万元,当年结余25634万元,累计结余为29456万元。

2、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256019万元,支出239292万元,当年结余16727万元,累计结余348741万元。

3、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73464万元,支出166604万元,当年结余6860万元,累计结余168698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不纳入本级社保基金预算。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及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包含大冶、阳新数据。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主要由城区经办,自2023年起该基金预算由城区进行编制并报区级人大审批。  

(五)政府债务限额、余额及债券资金情况

1、政府债务限额。2023年全市政府债务限额549亿元,比上年增长23.37%,其中一般债务限额213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36亿元。按区域划分:市级债务限额299亿元,大冶市债务限额145亿元,阳新县债务限额105亿元。

2、政府债务余额。2023年12月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为533亿元,占债务限额的97.08%。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97亿元,专项债务余额336亿元。按区域划分:市级债务余额288亿元,大冶市债务余额140亿元,阳新县债务余额105亿元。市直、各县(市、区)政府债务余额均未超过省定债务限额,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3、政府债券资金安排情况

2023年省政府转贷我市政府债券资金1639881万元,比上年增长60.31%,其中:再融资债券203729万元,新增政府债券518474万元。

一是再融资债券。全市再融资债券203729万元,比上年减少10.25%,其中:市级85201万元,大冶市54738万元,阳新县63790万元。再融资债券主要用于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

二是新增政府债券。全市新增债券资金518474万元,比上年减少34.86%,其中:市级129729万元,大冶市247867万元,阳新县140878万元。新增债券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林水利、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

市级新增一般债券81629万元,其中:市直53607万元,开发区·铁山区5822万元,黄石港区10500万元,西塞山区6000万元,下陆区5700万元。市级新增专项债券48100万元,其中:市直22700万元,开发区·铁山区3000万元,西塞山区22400万元。

市直新增一般债券项目主要用于:交通基础设施44669万元,社会事业3438万元,新型基础设施2000万元,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1500万元,农林水利1300万元,生态环保700万元。

市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主要用于:社会事业20700万元,交通基础设施2000万元。

二、落实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预算决议情况

一年来,全市财税部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统筹保民生、促发展与防风险,兜牢“三保”底线,持续改善民生,保持适度支出强度,有效推动稳经济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较好地完成了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预算,确保全市财政经济平稳运行。

(一)加强统筹,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强化征管增大财政收入规模。加强电子信息产业、冶金冶炼行业、建筑安装行业等重点行业及重点企业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挖潜、督查和收缴力度,堵塞征管漏洞,实现非税收入超预期、超历史。2023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37亿元,增长23.86%,全省排名第2,持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完成非税收入62.76亿元,增长31.08%。二是统筹资源增强预算统筹能力。完善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统筹机制,加大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积极支持“五个一百”专项行动,全年市直清理国有资金资产资源137亿元,统筹盘活国有资金资产资源59亿元,在此过程中增加财政预算收入 23.4亿元,其中特许经营权收入8.66亿元,存量土地出让收入14.74亿元。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市本级向上争取资金187.96亿元,同比增长10.82%,向上争取调度资金37亿元,为弥补地方财力不足,保障财政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积极争取置换存量隐债政策,市级争取71.08亿元,占全省508亿元的14%,帮助市级平台公司偿还存量隐债。

(二)靠前发力,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坚决扛牢稳增长财政责任,聚焦市场主体难点痛点,主动出击、定向发力,放大改革红利,激活发展动力。一是全力让利于企、助企纾困。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帮助市场主体减负增能,全年为企业减免各项税费22.7亿元。市级财政安排2600万元先进制造业和互联网专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研发,安排5000万元综保区奖补资金和1700万元外向型经济发展专项,支持我市商贸服务及外贸行业发展。“政采贷”实现全省通办,为中小微企业贷款445笔12.52亿元,再创新高。二是全力争资快用、扩大投资。积极争取和发行政府债券,加快债券资金拨付使用,拉动有效投资。筹措各类建设资金18.61亿元支持都市圈快速通道、老旧小区更新、城市燃气管道改造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全力支持创新、赋能提质。市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5100万元支持科技创新和创新能力建设,统筹资金设立1亿元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推动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黄石。四是全力提振消费、加速回暖。统筹安排资金3300万元支持消费券发放和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直接拉动消费 1.73亿元。“832 平台”完成交易总额2915万元,采购额、销售额同比均大幅增长,助农兴农抒写了新的篇章。

(三)兜底补短,持续保障改善民生。2023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80.21%,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一是支持健康黄石建设。投入医疗卫生资金1.4亿元,进一步改善了基层医疗设施条件。统筹资金报销职工医保参保人门诊费用3亿元,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完成200个村级卫生室实施提档升级改造。二是筑牢民生保障底线。筹集就业补助资金9005万元,落实降低、缓缴社保费及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稳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4亿元。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安排财政资金1.26亿元,加大对困难群众救助力度。三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2023年市直教育支出8.1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4%,确保教育支出“只增不减”。落实教师工资政策,发放退休教师统筹待遇1176万元。继续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高中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四是支持乡村振兴。市级安排资金1.15 亿元,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完成11个省级和美乡村试点村创建工作,获省级奖励资金500万元。

(四)防控风险,确保财政治理安全。一是全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全面准确核实各类地方债务情况,制定全市“1+N+X”化债方案并分类施策,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债务风险化解有效落实。市本级全年化解存量隐债140亿元左右,大幅降低综合债务率,确保2023年末地方债务风险等级“脱橙入黄”。严控债务增量,全力化解存量,坚决遏制无序举债行为,加强地方债务风险多部门联合监测预警,强化红线意识,着力化解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二是保障财政运行安全。实施财政收支运行、“三保”保障和直达资金动态监控,加强财政收入和支出预算执行动态监测,综合施策确保收支预算平稳运行。设立工资发放资金专户,确保全市工资及时发放。进一步兜牢兜实“三保”底线,组织调度好财政库款资金,向城区调度资金30亿元,保障城区“三保”和直达资金支出。科学合理制定民生政策和安排民生支出,确保民生政策与黄石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相结合,防止民生支出标准超越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各级政府负担。三是强化财经纪律安全。扎实开展会计监督、“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预算执行、农村综改转移支付、水库移民扶持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各类专项财政监督75次,推进财政资金使用更加安全高效,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与政治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等协同联动,积极融入“大监督”体系,维护财经秩序安全。

回顾过去一年,全市财税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增幅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砸锅卖铁”化解债务风险、兜牢“三保”支出底线、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稳经济发展、政府采购营商环境评价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是:财政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税收收入受经济形势和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增长放缓,土地收入因土地市场交易冷清持续下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因企业利润下降而减收。财政预算长期处于“紧平衡”。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可用财力增长有限,但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财政对“三保”、化债、重大政策支出、重点项目支出等领域给予必要的保障,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任重道远。地方政府对政府债务、隐性债务、平台企业债务、政府拖欠账款等风险防控要兜底负责,融资平台企业债务规模较大,面临集中支付风险,平台公司发展转型缓慢,市场化程度较低。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4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2024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围绕“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加强财源建设,积极盘活政府资金资产资源,合理统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强化部门收入预算管理,不断增强财政实力。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重大政策支出和重点领域支出的财政保障,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预算支出安排的基本方针,切实兜牢“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持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推动部门预算管理规范透明、约束有力、讲求绩效。切实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砸锅卖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4年预算编制的总体要求是按照“一保两增一减”的原则,全力保障基层“三保”和民生实事,增强“稳增长”和“防风险”两个方面的财力保障,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围绕落实兑现中央省重大政策性支出、科学保障市委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全力确保“三保”支出需求、创新支持科技和产业发展、持续坚持过“紧日子”要求等五个重点领域安排预算,确保财政收支平稳运行。

(二)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情况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10%以上,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期增长12%左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各县(市)区预算经同级人大会审查批准后,市财政局将汇总全市预算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2024年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0190万元,可比增长8.42%,其中:税收收入260000万元,增长8.38%;非税收入220190万元,下降5.5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019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552906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59286万元、调入资金400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785万元、上年结余11366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362834万元;减去补助下级支出26142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6285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612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可用财力为922434万元。

2024年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922434万元(不含新增债券资金支出,下同),可比增长15.11%,其中:本级财力安排预算支出587761万元,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安排预算支出221006万元,上年结转支出113667万元。按照支出功能科目划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项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741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以下简称“支出占比”)为10.56%,主要用于维持机关事业单位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支出。

2、国防支出1048万元,支出占比0.11%,主要用于军分区支出及部分上级转移支付支出等。

3、公共安全支出81103万元,支出占比8.79%,主要用于公安司法等公共安全事务支出。

4、教育支出86468万元,支出占比9.37%,主要用于保障各项教育事业发展支出。

5、科学技术支出26408万元,支出占比2.86%,主要用于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扶持科技事业发展支出。

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5909万元,支出占比1.72%,主要用于文化、体育、传媒事业及相关事业发展。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4548万元,支出占比12.42%,主要用于城乡职工居民社会保险、促进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社会救济等支出。

8、卫生健康支出139860万元,支出占比15.16%,主要用于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医保补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

9、节能环保支出52007万元,支出占比5.64%,主要用于环境监测整治、污染防范、节能减排、自然生态保护等支出。

10、城乡社区支出97882万元,支出占比10.61%,主要用于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支出。

11、农林水支出21003万元,支出占比2.28%,主要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扶贫及乡村振兴等。

12、交通运输支出58995万元,支出占比6.4%,主要用于保障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公路维修保养、交通事业发展等。

13、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0898万元,支出占比3.35%,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发展、推进重大产业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

1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20444万元,支出占比2.22%,主要用于支持商贸流通服务、口岸建设等行业发展。

15、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9507万元,支出占比1.03%,主要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海洋环境保护、气象服务等支出。

16、住房保障支出34585万元,支出占比3.75%,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维护管理、低收入群体的租金补贴等。

17、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873万元,支出占比0.31%,主要用于支持重要物资储备工作、管理部门事业运转支出等。

18、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9475万元,支出占比1.03%,主要用于自然灾害防治、安全生产监管及应急管理支出等。

19、债务付息及发行费支出13710万元,支出占比1.49%,主要用于政府一般债券付息支出和债券发行费支出。

20、其他支出8300万元,支出占比0.90%,主要用于预备费安排支出。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24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53300万元,比上年下降23.84%。加上上级转移性补助收入582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9142万元、调入资金30000万元,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318263万元。收入分项情况:土地出让金收入21600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24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0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8300万元。

2024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64605万元,可比下降4.38%。加上对下转移支付补助支出1038万元、调出资金10000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42620万元,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318263万元。支出分项情况: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7631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安排的支出24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支出50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支出9300万元,上级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支出8489万元,政府债券付息及发行费支出40300万元,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支出1206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2024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1280万元,比上年下降34.62%;加上上年结转8637万元,上级转移支付11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51017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包括:一是利润收入15680万元,主要是东楚集团3920万元、城发集团8100万元、国资公司3600万元、冶钢集团60万元;二是股利、股息收入25600万元,主要是三鑫金铜股份公司8000万元、华新集团公司17000万元、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600万元。

2024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2450万元,较上年下降62.79%;加上调出资金20000万元,结转下年18567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51017万元。支出安排包括:一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10250万元,主要是国有企业办公共服务机构移交补助支出1019万元、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支出1031万元、冶钢矿务局及华新集团职工安置费6100万元、离退休干部生活补贴1100万元、其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支出1000万元;二是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200万元,主要是企业下岗职工创业贷款贴息(含四补机制)2000万元、国资国企监管(含在线监管系统建设、外部董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建设)200万元。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24年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收入511354万元,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安排520288万元,当年收支结余-8934万元,累计滚存结余537960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60964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44736万元,财政补贴收入11826万元,利息收入323万元,转移收入3989万元,其他收入90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90420万元,其中养老金支出88998万元,转移支出1057万元,其他支出365万元。预计2024年当期收支结余为-29456万元,累计收支平衡。

2、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71410万元,预算支出安排256150万元,当年收支结余15260万元,累计结余364001万元;

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78979万元,预算支出安排173718万元,当年收支结余5261万元,累计结余173958万元。

(六)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安排情况

2024年全市应偿还政府债务本息542279万元,同比下降3.93%,其中:债务本金377750万元,债务利息164529万元。

2024年市直应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息109843万元,较上年下降48.16%,其中:债务本金58743万元,债务利息51100万元。

1、一般债券。2024年应还本付息27223万元,其中债券本金16123万元,债券付息11100万元。债券还本付息来源:一是通过收回项目单位到期债券本息10000万元归还部分本息;二是安排本级一般预算财力1423万元偿还部分到期本息;三是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15800万元偿还部分债券本金。

2、专项债券。2024年应还本付息82620万元,其中债券本金42620万元,债券付息40000万元。债券还本付息来源:一是通过收回项目单位到期债券本息30000万元归还部分本息;二是安排本级基金预算财力42620万元偿还部分到期本息;三是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10000万元偿还部分债券本金。

四、切实做好2024年财税工作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积极财政政策,全市财税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重要工作要求,坚决扛起责任,守正创新,踔厉奋进,为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贡献财政力量。

一是聚焦财政收支,加力抓统筹强保障。积极加强收入分析研判,谋划和抓实稳收入举措,全面统筹财政资金资产资源,把握组织收入力度和节奏,努力稳住收入基本盘,切实增加可用财力。进一步加强四本预算的统筹衔接,提高预算管理的完整性,按政策合理调入资金,回收结余资金,有效充实全口径预算收入规模,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重大决策提供财力保障。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压减项目支出预算和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财力和资金,优先保“三保”,全力保障重点项目、重点领域支出。建立“先有预算、再有指标、后有支出”的预算控制机制,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

二是聚焦经济发展,加力促转型增动能。推进产业政策和财政资金的统筹整合及优化配置,采取直接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我市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加快产业向高端、绿色、智能化转型升级。打好财政金融“组合拳”,重点发挥应急转贷、融资担保、贴息奖补等杠杆作用,支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保障服务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创新财政资金投入,加力打造基金矩阵,充分运用“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模式,放大财政资金效应,推进我市产业链建设,实现补链强链延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财政政策扶持,支持科技城、离岸科创园、研究院、实验室等科技园区和平台建设,支持实施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三是聚焦民生保障,加力办实事增福祉。从严从紧编制2024年部门预算,统筹和调度各方面可用资金,足额安排、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加强“三保”日常监测和库款预警机制,做好应急预案,防范“三保”支出风险。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认真落实养老、就业、医疗、救助等各项社保政策和标准,畅通民生资金惠企利民的直达渠道,持续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确保教育支出占比达到规定水平。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重点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好学生资助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我市教育水平。履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出责任,做好资金拨付和监管,确保投入总体稳定。

四是聚焦管财理财,加力促改革强监管。稳妥有序推进“大财政”改革试点工作,围绕“系统式集成、一体化统筹”的改革思路,着力构建“五大”机制,全面加强财政统筹管理。强化债务风险监管,严格债务发行审核,通过多还少借,确保今年政府债务规模只减不增,降低存量债务规模。落实隐债化解任务,综合运用债务重组、特殊再融资、盘活资产等政策措施帮助平台公司化解债务,杜绝新增隐性债务,着力化解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扩大重点项目绩效评价范围,并通过绩效目标审核和评价结果应用,强化预算安排硬约束,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真正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