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图解】黄石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
关于黄石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2年1月6日在黄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黄石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1年黄石市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提请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市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市建设“一个中心”、打造“五个示范区”的战略布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落实惠企惠民政策,努力服务民生保障,全力推进财税管理改革,切实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25.6亿元,比上年增长42.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含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支出)预计完成263亿元,比上年下降8.15%。
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00000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9.8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96500万元,比上年增长32.99%,非税收入完成10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0.91%。
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656693万元,为预算的85.37%,比上年下降10.11%,剔除上年新开行贷款一次性支出因素,可比增长2.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项情况如下:
1、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类支出13722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20.9%。主要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0742万元,占预算的67.7%,增长9.93%;住房保障支出22585万元,占预算的93.07%,下降41.95%,主要原因是2021年上级专款较上年减少11429万元;卫生健康支出33898万元,占预算的89.58%,下降75.6%,主要原因是2020年新开行贷款资金9亿元为一次性支出。
2、社会事业发展类支出14329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21.82%。主要是教育支出77456万元,占预算的86.92%,增长15.9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7740万元,占预算的98.85%,增长3.46%;农林水支出28097万元,占预算的127.88%,增长1.41%。
3、经济建设类支出13576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20.67%。主要是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7688万元,占预算的104%,增长80.28%;节能环保支出31543万元,占预算的128.42%,下降26.59%;交通运输支出34880万元,占预算的64.52%,增长4.71%;政府债务付息及发行费支出21652万元,占预算的85.31%,增长16.45%。
4、产业发展类支出5659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61%。主要是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1545万元,占预算的90.46%,增长114.66%;科学技术支出19779万元,占预算的71.1%,增长18.08%;商业服务业等支出4279万元,占预算的49.15%,下降54.11%;粮油物资储备支出874万元,占预算的90.95%,下降75.76%;金融支出120万元,占预算的20%,下降66.57%,主要原因是2021年市级上市企业奖励未执行。
5、政法及行政机关运转类支出18381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28%。主要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85759万元,占预算的84.84%,增长16.53%;公共安全支出完成75989万元,占预算的89.29%,增长7.29%;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完成8299万元,占预算的93.02%,下降68.77%;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完成3316万元,占预算的60.03%,下降35.71%;其他支出完成10452万元,占预算的69.17%,增长71.37%。
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00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429077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38013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10671万元,上年结余71859万元,调入资金196553万元,收入总计为124617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6693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133048万元,对下级补助支出243884万元,债务转贷支出52211万元,债务还本支出61777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820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0356万元,支出总计为1246173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21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437675万元,占预算的110.51%,比上年下降2.08%;加上上级基金补助收入4500万元、上年结转115299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504260万元、调入资金135697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为1197431万元。收入分项情况: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94005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227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3295万元,港口建设费收入5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7670万元。
2021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730744万元,占预算的122.54%,比上年增长7.11%;加上补助下级支出1143万元、调出资金12128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8785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支出179365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26114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为1197431万元。支出分项情况:国有土地出让金安排的支出363289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安排的支出22515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9823万元,污水处理费安排支出6000万元,彩票公益金及发行费支出393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297400万元,债务付息及发行费支出19135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万元,上年结转的抗疫特别国债支出8618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2021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完成47069万元,为预算的109.63%;加上上年结转1398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85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总计61910万元。收入分项情况:三鑫金铜股份公司分红收入4000万元、华新集团公司分红收入36500万元、交通银行等机构分红收入600万元、经开投利润收入121万元、冶钢集团持有股权转让收入2635万元、其他收入3213万元。
2021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1991万元,为预算的99.95%;加上国有资本经营调出资金28898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102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61910万元。支出分项情况: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支出1911万元,冶钢、矿务局职工安置费5595万元,企业离休干部等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经费757万元,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10000万元,三供一业移交补助支出1257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471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21年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001610万元,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942742万元,预计当年收支结余58868万元,累计滚存结余124310万元。
1、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64052万元,支出614052万元,当年收支结余50000万元,累计结余-108874万元;
2、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36785万元,支出136785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3、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206万元,支出2542万元,当年结余664万元,累计结余6653万元;
4、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52561万元,支出138744万元,当年结余13817万元,累计结余169918万元(主要是医保个人账户结余);
5、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1520万元,支出23588万元,当年结余-2068万元,累计结余28830万元;
6、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1230万元,支出7637万元,当年结余3593万元,累计结余24324万元;
7、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2256万元,支出19394万元,当年结余-7138万元,累计结余3459万元。
(五)政府债务限额、余额及债券资金情况
1、政府债务限额。2021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市政府债务限额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84亿元,专项债务限额196亿元。按区域划分:市级债务限额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大冶市债务限额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阳新县债务限额79亿元,比上年增长9.8%。
2、政府债务余额。2021年12月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为340亿元,为省财政厅核定我市债务限额的89.5%。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62亿元,专项债务余额178亿元。按区域划分:市级债务余额187亿元,大冶市债务余额83亿元,阳新县债务余额70亿元。市直、各县(市区)政府债务余额均未超过政府债务限额,初步测算全市政府债务率为78%,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3、政府债券资金安排情况
2021年省政府转贷我市政府债券资金873046万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新增政府债券资金635793万元,再融资债券资金237253万元。
再融资债券。全市再融资债券237253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市级125698万元,大冶市36843万元,阳新县74712万元。再融资债券主要用于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
新增政府债券。全市新增债券资金635793万元,比上年增长50.37%,其中:市级489233万元,大冶市88430万元,阳新县58130万元。新增债券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利、生态环境、教育文化、公立医院等领域。
市级一般债券49633万元,其中:市直22258万元,开发区·铁山区6967万元,黄石港区5900万元,西塞山区9272万元,下陆区5236万元。市级专项债券439600万元,其中:市直297400万元,开发区·铁山区131000万元,西塞山区11200万元。
市直新增一般债券项目主要是:
(1)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一般债券项目合计4918万元,其中:有轨电车项目1285万元,黄石城区长江段岸线综合整治工程1531万元,环磁湖绿道一期1102万元,磁湖南岸路网项目1000万元;
(2)市交投集团一般债券项目合计2900万元,其中:大广、杭瑞高速黄石西绿化项目400万元,大棋路路面维修(改造)工程1500万元,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黄石西互通连接线改扩建一期工程1000万元;
(3)学校校园维修改造合计1628万元,其中:黄石市第二中学510万元,黄石市第五中学672万元,有色第一中学155万元,黄石市第六中学91万元,黄石艺术学校200万元;
(4)市住建局7000万元,其中:磁湖路跨线桥工程2000万元,有轨电车正线配套道路立交节点3700万元,广州路景观桥连接线工程1300万元;
(5)排水管理处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5000万元;
(6)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项目667万元;
(7)日报融媒体项目建设项目145万元。
市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主要是:
(1)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专项债券项目合计108500万元,其中:市第四医院医养综合楼项目5400万元、市第五医院门诊医技楼工程15900万元、花湖污水处理厂扩建及配套尾水管道项目3200万元、有轨电车沿线供水管道迁改项目5000万元,黄金山新区供水工程14000万元、沿江疏港铁路二期工程20000万元、山南铁路适应性改造5000万元、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生活区)项目40000万元;
(2)市国资经营公司专项债券项目合计23000万元,其中:铁山独立工矿区土地复垦山地运动及文化旅游基地项目5000万元、砂石集并中心黄颡口港区项目3000万元、市科技创新中心15000万元;
(3)市妇幼保健院妇儿保健综合楼建设项目2000万元,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中医传承大楼项目4000万元;
(4)众邦雅安园项目45000万元;
(5)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教学区)项目50000万元;
(6)下陆区项目合计35000万元,其中:大宗固废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21000万元、下陆区开山塘口山体生态修复项目1300万元、东方山南门文化旅游项目5600万元、下陆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项目1500万元、下陆区团城山国绣园片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600万元、新下陆街道办事处老旧小区改造一期5000万元;
(7)黄石港区项目合计29900万元,其中:黄石港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21600万元,黄石港区垃圾中转处理及分类中心400万元,黄石港工业园区智能输送装备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6500万元,黄石港区社会治理智慧化改造工程项目1400万元。
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及落实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预算决议情况
(一)过去五年财政工作回顾
市十四届人大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市财政爬坡过坎、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也是担当作为、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较好完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克服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和突发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全市财政收入实现稳步增长,2017-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共完成561亿元,比前五年增加122亿元,增长27.79%。财政支出规模进一步扩大,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共完成1285亿元,比前五年增加391亿元,增长43.74%。财政收支的稳步增长有力地支撑了我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五年来全市共投入民生支出101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8.69%,年均增长1.78%。其中,教育支出216亿元,年均增长6.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6亿元,年均增长1.15%;医疗卫生支出124亿元,年均增长3.06%。民生投入的加大和保障水平的提升,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有我市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会民生财政的温度。
财政支持高质量发展力度不断加大。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创新思路措施,全力支持我市高质量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全面推进“营改增”,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新增减税降费51亿元,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通过建立发展基金,设立循环资金池、过桥资金,支持融资担保,创新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政采贷等模式,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安排城市建设和重点项目资金159亿元,支持市域同城化、大冶湖新区和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等顺利实施,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得到显著提升。
财税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深入贯彻新《预算法》,加大四本预算的统筹力度,确保财政收支平衡。落实人大预算审查和政策拓展要求,提高支出预算透明度。推进全市各级预算单位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公开范围和深度逐步扩大。严格预算绩效管理,突出预算单位主体责任,拓宽预算绩效管理范围,积极开展专项资金和重大项目投资评审和绩效评价工作,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团城山花湖区域、新港园区财税体制改革,配合做好检法、环保等部门上划的收支核算工作,进一步健全了市、区财力保障和支出责任匹配机制。
防控财政运行风险能力逐步增强。针对政府债务风险,坚持问题导向,摸清债务总量,完善举债融资机制,严控新增隐性债务,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截止2021年末,我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4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为78%,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针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风险,积极争取省政府省级统筹政策资金支持,大幅消化基金累计缺口,实施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增加社保收入,有效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压力,确保企业职工养老金的正常发放和养老保险基金的平稳运行。
(二)落实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预算决议情况
1、聚焦资源统筹,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依法依规抓收入。明确收入目标责任,加强收入预测分析,强化征管措施,确保财政收入实现“首季开门红、半年双过半、全年保目标”。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42.3%,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二是统筹盘活存量资金资源。加强自然资源和城市公共资源收入统筹,重点摸清我市矿产资源和水资源收入。统筹调入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19.66亿元,弥补一般预算收支缺口。清理市直部门单位结转结余资金9.93亿元,并收回结余资金3.2亿元,有效缓解了市直财政预算收支平衡压力。三是主动争取增量资金。积极研究财税政策,加强对上衔接汇报,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政府债券发行。今年全市财政累计向上争取政策资金214亿元,其中争取政府债券资金87.3亿元。
2、聚集“六稳六保”,办好惠企利民实事。一是全力兜牢民生底线。筹措安排资金69亿元,保障了市级18万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正常发放、困难群众生活保障、退役军人政策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公共卫生支出3.4亿元,支持重大传染病防治、基本药物、医务人员培训和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加快构建公共卫生体系。二是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安排拨付资金7.7亿元,重点支持市区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和城区公办幼儿园建设,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积极推进我市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政策。发行债券资金10.5亿元支持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三是保障基本公共文体服务。统筹安排3.8亿元,支持公共文化体育建设、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力保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项活动费用,落实公益性文体场馆免低开放,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公共文体普惠性服务。四是继续支持科技创新发展。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21年市直科技支出1.98亿元,同比增长18.1%,科技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到3%。大力支持光谷科创大走廊等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建工作,保证科普宣传等科技活动正常开展和科技场馆正常运转。五是落实“无申请兑现”政策。起草《黄石市推行“无申请兑现”改革工作方案》,出台市级“无申请兑现”改革事项21项,兑现财政资金总额7015万元。
3、聚焦“五城建设”,积极支持高质量发展。一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统筹安排先进制造业和互联网专项、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科技创新专项等资金1.62亿元,支持我市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支持区域协同创新,推动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六月开园运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绿色金融、普惠金融、4321、政采贷等多种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止目前,我市已累计完成77笔政采贷业务,贷款金额1.56亿元,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7.4亿元,企业获得感进一步提升。二是支持推动城市更新行动。黄石成功申报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统筹中央、省预算内投资专项等各类资金9.8亿元,对全市32个老旧小区、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高了城市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三是支持社会事业补短板。多渠道筹措、拨付资金1.57亿元,支持富河流域、大冶湖防洪和长江干堤治理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推进河湖水库管护等生态水利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水患灾害防治能力。筹措安排资金1.66亿元,支持交通运输项目和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为我市成功申报“黄鄂黄区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夯实了基础。筹措投入资金5.33亿元,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大冶湖流域生态补偿、大气土壤治理等重点项目,推动我市污染防治实现阶段性目标。
4、聚焦财政改革,提高监管工作质效。一是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按照全省预算一体化改革要求,顺利上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模块。二是提升直达资金质效。依托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建立直达资金支出台账,紧盯直达资金的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加强沟通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加快资金下达速度,完成4.85亿元直达资金的支出下达任务。三是把好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预决算评审关。完成评审项目74个,评审金额18.13亿元,审减金额1.36亿元。四是实施财政绩效管理。拟订绩效工作计划,对2020年市级项目支出实施绩效评价全覆盖,涉及545个项目39.36亿元。对市级69个一级预算单位部门整体支出实施目标申报、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提高了绩效管理成效。五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压实政府债券还本付息责任,足额偿还市本级政府债券本息33.47亿元。明确隐性债务化债目标和计划,及时向平台公司拨付财政资金30.27亿元,帮助平台公司有效化解偿债风险,压缩隐性债务规模,市本级全年化解政府存量隐性债务34亿元。
总体来看,2021年我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财政主要经济指标稳超2019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工作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虽然今年我市财政收入增幅较快,但是受疫情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具有不确定性,国家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而中央、省、市的重大政策、重点民生和重要项目等财政刚性支出居高不下,全市各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二是政府综合债务风险不容忽视。随着近几年政府债券加大发行力度,我市政府债务余额逐步增长,还本付息任务较重。存量隐性债务化解有效资金来源渠道收窄,平台公司融资困难,进一步加大了全市债务风险防控难度。三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收支压力较大。企业养老保险持续扩面征缴后续潜力不大,市本级消化养老保险缺口的资金需求大,向上争取空间小,这些矛盾和困难导致我市养老金支付风险增大,影响我市社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市级部门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重资金分配、轻跟踪问效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预算单位过“紧日子”思想意识不强,安排和使用财政预算资金的绩效管理针对性不强。面对影响财政运行的这些问题,我们将密切关注,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2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2022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贯彻落实党中央稳定经济运行政策措施;加强财政资金资源统筹,提升财政效能,增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任务的财力保障;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坚持底线思维,把防范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增强财政发展可持续性,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2022年预算安排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保政策兑现”的原则,统筹财政资金资源办大事兜底线;优先安排基本民生、人员工资、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全力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支出;合理保障维持部门正常运转和履职的必需支出。
(二)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情况
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8.5%左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期增长2%左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各县(市)区预算经同级人大会审查批准后,市财政局及时将全市预算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2022年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4000万元,较上年增长8%,其中:税收收入212300万元,较上年增长8.04%;非税收入111700万元,较上年增长7.9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4000万元,加上转移性收入778509万元,减去转移性支出42655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财力为675953万元。
2022年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675953万元,较上年增长2.93%。其中:本级财力安排预算支出597230万元,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安排预算支出7872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项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554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以下简称“支出占比”)为14.14%,主要用于维持机关事业单位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支出。
2、公共安全支出79533万元,支出占比11.77%,主要用于公安司法等公共安全事务支出。
3、教育支出85744万元,支出占比12.68%,主要用于保障各项教育事业发展支出。
4、科学技术支出23788万元,支出占比3.52%,主要用于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扶持科技事业发展支出。
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8037万元,支出占比5.63%,主要用于文化、体育、传媒事业及相关事业发展。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7851万元,支出占比13%,主要用于城乡职工居民社会保险、促进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社会救济等支出。
7、卫生健康支出38407万元,支出占比5.68%,主要用于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疫情防治、城乡居民医保补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
8、节能环保支出20854万元,支出占比3.09%,主要用于环境监测整治、污染防范、节能减排、自然生态保护等支出。
9、城乡社区支出41528万元,支出占比6.14%,主要用于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支出。
10、农林水事务支出29268万元,支出占比4.33%,主要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扶贫及乡村振兴等。
11、交通运输支出37751万元,支出占比5.58%,主要用于保障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公路维修保养、交通事业发展等。
12、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5584万元,支出占比0.83%,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发展、推进重大产业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
13、商业服务业等支出7668万元,支出占比1.13%,主要用于支持商贸流通服务、口岸建设等行业发展。
14、金融支出480万元,支出占比0.07%,主要用于支持金融行业发展和上市企业奖补。
15、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9263万元,支出占比1.37%,主要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海洋环境保护、气象服务等支出。
16、住房保障支出25844万元,支出占比3.82%,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维护管理、低收入群体的租金补贴等。
17、粮油物资储备支出811万元,支出占比0.12%,主要用于支持重要物资储备工作、管理部门事业运转支出等。
18、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6850万元,支出占比1.01%,主要用于自然灾害防治、安全生产监管及应急管理支出等。
19、其他支出12926万元,支出占比1.91%,主要用于预备费安排支出、军分区支出及部分上级转移支付支出等。
20、债务付息及发行费支出28220万元,支出占比4.18%,主要用于政府一般债券付息支出和债券发行费支出。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22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64000万元,比上年下降16.83%。加上上级转移性补助收入36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8785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2361万元、调入资金28164万元,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446910万元。收入分项情况:土地出让金收入31500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35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70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7000万元。
2022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69573万元,比上年可比下降15.75%。加上对下转移支付补助支出545万元、调出资金50901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支出5950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9941万元,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446910万元。支出分项情况: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284334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安排的支出35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支出8227万元,污水处理费支出8670万元,上级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支出3055万元,政府债券付息及发行费支出25300万元,上年结转的抗疫特别国债支出4987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2022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1363万元,比上年下降12.12%;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600万元,上年结转1102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5398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包括:利润收入100万元,为冶钢集团缴纳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股利、股息收入37600万元,主要是华新集团分红收入33000万元、三鑫金铜股份公司分红收入4000万元、金融企业分红收入600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663万元,主要是东楚集团上缴国资经营收益。
2022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4605万元,比上年下降33.59%;加上调出资金29379万元,结转下年100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53984万元。支出安排包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9200万元,主要是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支出1600万元(上级补助资金)、冶钢和矿务局职工安置经费5000万元、华新集团职工安置和运转经费1500万元、企业离休干部生活补贴经费1100万元;其他国有企业资本金支出5405万元,主要是国有企业老旧小区改造4000万元、安排企业下岗职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经费1090万元、安排国资国企在线监管体系费用315万元。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22年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收入516048万元,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安排490166万元,当年收支结余25882万元,累计滚存结余377992万元。由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其收支预算情况不包含在市级社保基金预算草案内,相关收支数据待省人大审议通过后,市财政局报市人大备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实行市级统筹,2022年预算数据为全市数据。其中:
1、工伤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5390万元,预算支出安排28845万元,当年收支结余-3455万元,累计结余505万元。
2、失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2060万元,预算支出安排11372万元,当年收支结余688万元,累计结余25012万元。
3、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41010万元,其中,市级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缴费收入64333万元,财政对基金的补贴75717万元,利息收入80万元,转移收入800万元,其他收入80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141010万元相抵,当期收支平衡。
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251万元,预算支出安排2619万元,当年收支结余632万元,累计结余7284万元。
5、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60742万元,预算支出安排139410万元,当年收支结余21332万元,累计结余191250万元。
6、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73595万元,预算支出安排166911万元,当年收支结余6684万元,累计结余153941万元。
(六)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安排情况
2022年市直应偿还政府债务本金70436万元,应偿还政府债务利息54280万元,共需还本付息124716万元。
1、一般债券2022年应还本付息79475万元,其中一般债券还本50495万元,一般债券付息28980万元。债券还本付息来源:一是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29004万元偿还部分本金;二是通过收回项目单位到期债券本息22273万元归还部分本息;三是安排本级一般预算财力28198万元偿还部分到期本息。
2、专项债券2022年应还本付息45241万元,其中专项债券还本19941万元,专项债券付息支出25300万元。债券还本付息来源:一是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6411万元偿还部分本金;二是通过收回项目单位到期债券本息28164万元归还部分本息;三是安排本级基金预算财力10666万元偿还部分到期利息。
四、切实做好2022年财税工作
(一)强化征管措施,以更足干劲抓好财政收入。一是稳步做大收入规模。深入研判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科学合理确定收入预期。突出“收入目标”和“收入质量”两个重点,加强收入督办协调,强化各县(市、区)和征管部门责任。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源监控,挖掘重点部门、重点非税收入增收潜力,做到依法征收、依规征收,确保各项收入按时足额征收到位。二是持续做实收入质量。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促进财政收入征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组织开展新一轮税源调查和非税收入专项清查,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收入质量稳步提高。三是全力做好“三争”。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性,明确争资金争项目的目标任务和激励措施。做好2022年政府专项债券的项目谋划,全力争取新增政府债券额度。
(二)立足“稳”字当头,以更大力度保障改善民生。一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资金支出,优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养老保险向上争取和扩面征缴力度,推进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二是继续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提升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落实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财政政策,鼓励医疗机构提升专业化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三是围绕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大农业资金投入,着力支持全市五大农业产业链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抬高我市农业发展底板。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短板,扶持行政村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是支持水利补短板建设。统筹省级补助资金、本级财政投入和政府债券资金,推进大冶湖防洪达标工程、富水流域系统治理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
(三)发挥财政职能,以更实措施支持经济发展。一是围绕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和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积极加强与省财政厅的对接沟通,推进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深度融合,为承接配套产业打好基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百企技改”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裂变提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税收贡献度,促进财源结构不断优化。二是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我市中小微企业负担,释放更多政策“红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实施绿色金融、政采贷等多种方式,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保障市场主体效益。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落细“无申请兑现”,全面推进“减流程、压时限、快兑现”,使越来越多企业和群众成为惠企利民政策受益者。五是继续支持招商引资,树立“亩产论英雄”的理念,把扶持政策与财税贡献紧密衔接起来,探索创税考核机制,提高招商企业投入产出效益。
(四)坚持法治思维,以更高标准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完善预算一体化管理,同步推进市本级和县(市、区)一体化系统建设,并确保在全省保持先进位置。二是严格预算支出管理,继续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督促整改预算执行中的铺张浪费、绩效低下的项目,削减或取消把关不严、低效无效的资金。三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集中财力重点保障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支出。四是全面深化绩效管理改革,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相挂钩机制,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五是全面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加大隐性债务动态监控力度,落实化债资金来源,规范化解隐性债务,坚决杜绝新增政府隐性债务。
各位代表,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省委重要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为我市奋进全省第一方阵、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扎实促进共同富裕,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黄石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