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于黄石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黄石市财政局    时间:2020-05-29 10:10

  

关于黄石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05月11日在黄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9年黄石市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提请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市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大目标”“五大转型”,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实现了财政收支平稳运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含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支出)完成265.4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市级(市直及开发区,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9472万元,为预算的97.1%,比上年增长5.78%。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76491万元,为预算的95.3%,可比增长1.87%。

  --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0271万元,为预算的96.4%,比上年增长0.1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68658万元,比上年下降1.08%,非税收入完成121613万元,比上年增长1.88%。

  --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44188万元,为预算的94.4%,剔除养老保险补贴因素,按可比口径比上年下降2.16%。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项情况如下:

  1、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类支出19741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30.64%。主要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3432万元,占预算的99.08%,下降46.59%,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根据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企业养老保险上级转移支付支出161000万元由市直财政列支调整为各城区财政列支,按可比口径增长27.8%;住房保障支出57398万元,占预算的196.92%,增长60.25%,主要是2019年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比2018年增加20036万元;卫生健康支出36586万元,占预算的88.73%,下降4.77%,下降的原因主要是2019年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支出比2018年减少3400万元,部分支出责任下放城区,原由市直列支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救助等项目调整为各城区列支6893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42%。

  2、社会事业发展类支出10820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6.8%。主要是教育支出67952万元,占预算的88.46%,增长6.6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209万元,占预算的99.67%,下降43.56%,下降的原因主要是2018年安排奥体中心PPP付费、一般债券支出等一次性支出,按可比口径增长17.8%;农林水支出28043万元,占预算的96.45%,下降11.87%,下降的原因是2018年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上级转移支付等一次性支出4119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3%。

  3、经济建设类支出12162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8.88%。主要是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4091万元,占预算的98.7%,增长0.16%;节能环保支出18427万元,占预算的45.8%,增长35.61%,未完成预算的原因主要是外债转贷支出结转下年支出,支出增长原因主要是上年结转项目增加;交通运输支出43170万元,占预算的81.55%,下降12.43%,下降的原因主要是2019年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减少16700万元;政府债务付息及发行费支出15935万元,占预算的93.2%,增长14.16%。

  4、产业发展类支出3581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5.56%。主要是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6964万元,占预算的74.71%,下降2.82%;科学技术支出11422万元,占预算的74.92%,下降28.63%,下降的原因是2019年支持工业发展支出377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5436万元,占预算的87.05%,下降34.54%,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上年结转项目减少2415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627万元,占预算的90.04%,下降82.7%,下降的原因是2019年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比2018年减少7032万元;金融支出361万元,增长7.12%。

  5、行政机关运转类支出18113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28.12%。主要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81410万元,占预算的92.97%,增长3.73%;公共安全支出完成74828万元,占预算的98.87%,增长10.19%;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完成19683万元,占预算的103.52%,下降61.97%,支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上级补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35758万元为一次性支出;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完成2483万元,增长123.09%,增长的原因是2019年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增加;其他支出完成2730万元,占预算的72.1%,下降70.2%。

  --按现行财政体制算帐,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0271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549026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36562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63145万元,上年结余29638万元,调入资金103185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3893万元,收入总计为1295720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4188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130827万元,对下级补助支出349018万元,债务转贷支出3413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93675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9017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4865万元,支出总计为129572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19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25737万元,占预算的87.9%,比上年增长50.95%。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774702万元,占预算的79%,比上年增长50.78%。

  2019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66763万元,占预算的99.64%,比上年增长59.94%。加上上级基金补助收入8599万元、上年结转82093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52000万元、调入资金11023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720478万元。收入分项情况: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44786万元,国有土地收益金收入4339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7753万元,港口建设费收入808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9077万元。

  2019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34362万元,占预算的83.79%,比上年增长45.35%。加上调出资金32626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09273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支出42000万元、补助下级支出2217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总量为720478万元。支出分项情况:城乡社区支出518236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6592万元,债务付息及发行费支出9096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378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2019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4491万元,为预算的100.08%,比上年增长55.03%,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华新集团上交股利股息收入增长。加上上年结余375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总计28250万元。收入分项情况:三鑫金铜股份公司分红收入4000万元;华新集团公司分红收入10927万元;交通银行等机构分红收入710万元;担保集团公司分红收入354万元;市级投融资公司上缴利润收入8500万元。

  2019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21575万元,为预算的92.83%,比上年增长43.4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增加对市级平台公司化解隐性债务支出。加上国有资本经营调出资金434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33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28250万元。支出分项情况:三供一业补助支出1672万元,冶钢、矿务局职工安置经费4981万元,华新集团职工安置和运转经费1447万元,企业离休干部生活补贴经费886万元,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5000万元,金融国有资本经营支出534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化债支出)7235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19年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85028万元,占预算的110.6%,比上年增长12.66%,其中:财政对社保基金补贴收入234104万元,比上年增长35.5%。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完成917911万元,占预算的112.5%,比上年增长19.6%。

  1、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21895万元,支出656463万元,当年结余-34568万元,累计结余-161378万元;

  2、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6832万元,支出74877万元,当年结余1955万元,累计结余-57124万元;

  3、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846万元,支出2122万元,当年结余724万元,累计结余5213万元;

  4、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39821万元,支出134778万元,当年结余5043万元,累计结余132021万元(主要是医保个人账户结余);

  5、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9206万元,支出18134万元,当年结余1072万元,累计结余27906万元;

  6、失业保险基金收入9455万元,支出8660万元,当年结余795万元,累计结余26998万元;

  7、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0353万元,支出14555万元,当年结余-4202万元,累计结余17776万元;

  8、生育保险基金收入4619万元,支出8321万元,当年结余-3702万元,累计结余304万元。

  (五)政府债务限额、余额及债券资金情况

  1、政府债务限额。2019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市政府债务限额2589587万元,比上年增长17.69%,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477658万元(含外债限额29499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111929万元。按区域划分:市级债务限额1280361万元(其中市直892292万元,开发区·铁山区311215万元,黄石港区16250万元,西塞山区35648万元,下陆区24956万元),比上年增长20.59%;大冶市债务限额695240万元,比上年增长15.53%;阳新县债务限额613986万元,比上年增长14.38%。

  2、政府债务余额。2019年12月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为2468625万元,为省财政厅核定我市债务限额的95.3%。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388024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080601万元。按区域划分:市级债务余额1212714万元(其中市直848441万元,开发区·铁山区293526万元,黄石港区14098万元,西塞山区33535万元,下陆区23115万元),大冶市债务余额665360万元,阳新县债务余额590550万元。市直、各县(市区)政府债务余额均未超过政府债务限额,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3、政府债券资金安排情况

  2019年省财政转贷我市政府债券资金604624万元,其中:新增政府债券资金369146万元,再融资债券资金235478万元。

  再融资债券。全市再融资债券235478万元,比上年增加152224万元,再融资债券主要用于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其中:市直93675万元,开发区·铁山区11087万元,黄石港区3113万元,西塞山区3684万元,下陆区5012万元,大冶市59870万元,阳新县59037万元。

  新增政府债券。全市新增债券资金369146万元,比上年增长74.64%,其中:市级198574万元,大冶市76888万元,阳新县93684万元。按照预算管理性质划分:一般债券为101204万元,其中:市级46574万元,大冶市29886万元,阳新县24744万元。专项债券为267942万元,其中:市级152000万元,大冶市47002万元,阳新县68940万元。

  市级一般债券46574万元,其中:市直35340万元,开发区·铁山区8268万元,黄石港区456万元,西塞山区781万元,下陆区1729万元。市级专项债券152000万元,其中:市直110000万元,开发区·铁山区土地储备专项债30000万元,西塞山棚户区改造专项债12000万元。

  市直新增政府债券项目主要是:

  (1)市城投公司余家山泵站项目8900万元,污水管网项目3200万元;

  (2)市众邦公司大冶湖通江口门段河道整治项目1200万元,大冶湖核心区两纵一横项目2360万元,奥体大道及园博大道西延工程1800万元;

  (3)市交投集团大棋路维修改造项目6000万元;

  (4)市国资公司市民之家建设项目3200万元;

  (5)市中心医院黄金山院区建设项目1800万元;

  (6)教育事业项目5000万元,主要包括二中实验楼、运动看台建设1130万元,五中六中运动场改造260万元,七中宿舍楼、实验楼改造370万元,有色一中校园工程240万元,湖北工程职院建设工程3000万元;

  (7)其他社会事业项目1880万元,主要包括民政福利中心建设项目800万元,市广电中心项目600万元,日报社文化产业园区设施建设480万元。

  (8)专项债券项目110000万元,主要包括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70000万元,土地储备专项债券40000万元。

  二、落实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预算决议情况

  2019年,我们认真贯彻《预算法》,全面落实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创新管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实施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机制,实行政府债券工作考核管理,加快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严格控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制定《进一步化解市级政府存量隐性债务风险的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安排债券资金、土地出让金和保障房资金等,支持市级平台公司偿还隐性债务,2019年全市化解存量隐性债务14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化解任务,全市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级和隐性债务率双下降。二是支持精准扶贫工作。严格按照“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的原则,全市安排拨付扶贫资金3.9亿元,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等措施。组织对扶贫资金开展绩效评价,认真做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和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工作,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规范使用。三是支持污染防治工作。通过预算安排、向上争取等方式筹措资金11.78亿元,认真实施长江大保护、“四个三”重大工程,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立横向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形成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支持全市生态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

  (二)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成本。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政策解读、优化纳税服务、加强监督检查等方式,税务、人社、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综合施策确保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激发企业市场活力,2019年全市减税降费规模21.5亿元,制造业、服务业、民营经济等实体经济获益较多,市场主体“获得感”明显。二是统筹整合资金投入,支持企业转型发展。统筹全市各类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37亿元,支持产业转型发展、科技研发和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产业整合、产业升级和要素集聚,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进新旧动能有序转换。三是加大融资支持力度,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为市担保集团注资1539万元,进一步增强担保集团增信、分险和担保能力。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健全完善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和“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全年共发放“4321”贷款和绿色金融贷款15890万元,进一步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四是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结合黄石实际,制订“推进电子采购平台建设、明晰政府采购流程、强化采购结果确定和合同签订、加强合同管理、规范支付和交付”5个方面20条优化政采营商环境措施。

  (三)切实保障民生事业发展。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民生底线,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9年全市民生支出20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1%,增长7.4%。一是支持稳就业及社会保障。筹措安排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资金52亿元,确保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及提标政策兑现,落实低保人员生活保障和特殊群体优抚救助政策。二是深入推进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安排拨付资金22亿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康管理服务试点、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试点等工作,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不断增强。三是加快推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筹措安排资金45亿元,支持城区教育布局调整、落实老师工资保障政策和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等,保证了“六馆一站”免费对外开放,支持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速补齐一些民生短板项目。四是服务重大项目建设。通过争取中央省项目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政府债券资金等方式统筹整合资金68亿元,支持棋盘洲二期、武阳高速、棚户区改造、城市老旧社区改造、大冶湖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S203省道和S315省道等重点项目建设。

  (四)加力推进财税管理改革。一是深化预算编制改革。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要求,提高支出预算和政策透明度。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增强一般预算保障水平,确保预算收支平衡。加快落实部门重点专项的同步预算编审的要求,督促主管部门编实编细同步专项,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切实突出预算单位主体作用,将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延伸到污水处理费、配套费、职工安置费等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有效实施项目绩效管理、重点项目跟踪、重大项目绩效评价、绩效信息公开等工作,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三是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市区财力保障与支出责任匹配机制,强化激励约束,稳步提高市区财力保障水平,完成开发区·铁山区财税体制调整、新港园区财税体制改革工作,推动开发区·铁山区、新港园区强区扩权和高质量发展。四是推进综合治税改革。起草印发《黄石市税费征收保障暂行办法》和《黄石市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一体化管理实施办法》,完善税费保障机制,坚持依法征管,做实财政收入。五是推进国有资产向人大报告和规范实施预决算公开工作。组织起草国有资产综合报告,加强自然资源、金融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首次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情况、金融资产管理情况、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预决算公开进一步推进,市直70个部门按程序公开了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率达100%,预决算公开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明显提升。

  总体来看,2019年财政运行基本平稳,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支持了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和财政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全市各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区县财政“三保”支出压力较大,市级财政刚性支出居高不下,PPP项目政府付费、企业养老金财政配套补助等支出压力大,财政收入的增长不能满足财政刚性支出需要,财政运行风险增大。二是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责任重。一方面2020年全市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任务重,各级财政部门需要整合预算超收收入、土地出让收入、政府债券等资金资源27亿元支持平台公司化解隐性债务;另一方面2020年我市限额内政府债务将面临偿债高峰期,全市还本付息达31亿元,还本付息压力较大。三是预算执行的部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重资金分配、轻跟踪问效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预算单位过“紧日子”思想不牢固,安排和使用财政预算资金的绩效意识不强。我们对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密切关注、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2020年预算草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战决胜之年,编制好2020年预算,对于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特殊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周密部署下,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全力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经济财政形势不容乐观。2020年1-4月,全市一般预算收入23.3亿元,比上年下降45.7%,财政收入降幅巨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从单月收入降幅来看,1-4月单月收入降幅分别为-12.2%、-97.2%、-75.6%、-12.8%,3月中下旬复工复产后,财政收入降幅逐步收窄,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正在快速恢复。

  (一)2020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根据面临的经济财政形势,2020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六稳”“六保”部署,支持打好疫情防控战和三大攻坚战;认真贯彻“以收定支”原则,坚持过“紧日子”思想,统筹各类财政资金重点保障“三保”支出和疫情防控支出,兜住民生底线;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用好政府专项债券,有效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着力深化财税管理改革,加快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围绕中央、省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2020年预算安排主要突出五个重点:

  第一,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患者救治保障、一线人员补助、困难群众帮扶及市场应急保供等政策措施,支持疫情防控,保障群众生活。第二,统筹支持复工复产。落实中央和省出台的企业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稳定就业等重大政策,支持推进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三,着力兜牢“三保”底线。落实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过“紧日子”的要求,最大限度统筹财力,压缩一般性支出,调整支出结构,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有效防范财政运行和养老保险支付风险。第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继续保持对扶贫领域的财政投入,确保如期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落实隐性债务化解目标,防范化解我市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加大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投入力度,力争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提升。第五,突出预算绩效。注重预算绩效与预算编制的有机结合,更加有效配置财政资源,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情况

  2020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预期下降20%左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期下降10%左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各县(市)区预算经同级人大会审查批准后,市财政局及时将全市预算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2020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5450万元,下降15.03%;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789609万元,增长1.52%。

  --2020年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0000万元,下降13.9%,其中:税收收入142420万元,下降15.6%;非税收入107580万元,下降11.5%。加上转移性收入872744万元,减去转移性支出48588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财力为636860万元。

  --2020年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636860万元,下降1.14%。其中:本级财力安排预算支出519270万元,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安排预算支出11759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项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0823万元,可比下降6.99%,主要用于维持机关事业单位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支出。

  2、公共安全支出74770万元,下降0.08%,主要用于公安司法等公共安全事务支出。

  3、教育支出67286万元,可比增长13.54%,主要用于保障各项教育事业发展支出。

  4、科学技术支出16894万元,可比增长14.9%,主要用于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扶持科技事业发展支出。

  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7822万元,可比增长0.38%,主要用于文化、体育、传媒事业及相关事业发展。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212万元,可比增长3.65%,主要用于城乡职工居民社会保险、促进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社会救济等支出。

  7、卫生健康支出37734万元,增长3.14%,主要用于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疫情防治、城乡居民医保补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

  8、节能环保支出23131万元,增长25.53%,主要用于环境监测整治、污染防范、节能减排、自然生态保护等支出。

  9、城乡社区支出34052万元,可比下降15.8%,主要用于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支出。

  10、农林水事务支出20765万元,可比增长1.52%,主要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及精准扶贫脱贫等。

  11、交通运输支出34943万元,可比下降1.21%,主要用于保障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公路维修保养、交通事业发展等。

  12、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4220万元,可比增长1.47%,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发展、推进重大产业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

  13、商业服务业等支出7654万元,可比增长6.16%,主要用于支持商贸流通服务、口岸建设和旅游博览会等行业发展。

  14、金融支出1040万元,可比增长11%,主要用于政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奖补支出。

  15、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7864万元,可比增长12.23%,主要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海洋环境保护、气象服务等支出。

  16、住房保障支出35129万元,可比增长12.7%,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维护管理、低收入群体的租金补贴等。

  17、粮油物资储备支出838万元,可比增长11.37%,主要用于支持重要物资储备工作、管理部门事业运转支出等。

  18、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2900万元,增长16.79%,主要用于自然灾害防治、安全生产监管及应急管理支出等。

  19、其他支出6741万元,主要用于预备费安排支出及军分区、预备役高炮团、海关等支出。

  20、债务付息及发行费支出22042万元,增长38.3%,主要用于政府一般债券付息支出和债券发行费支出。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20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34430万元,比上年增长17.37%,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723182万元,比上年下降6.65%。

  2020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74430万元,比上年增长1.64%。加上上级转移性补助收入5930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20057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09273万元,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609690万元。收入分项情况:土地出让金收入450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0000万元,港口建设费收入45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6000万元,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专项收入7980万元。

  2020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555006万元,比上年增长3.86%。加上对下转移支付补助支出1086万元,调出资金33761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9837万元,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609690万元。支出分项情况: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510733万元(含有轨电车项目支出25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支出10000万元,港口建设费支出692万元,污水处理费支出8723万元,政府债券付息及发行费支出14150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10543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6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2020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0505万元,比上年增长65.4%,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三鑫金铜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2019年实现利润增幅较高。加上上年结余233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42836万元。收入分项情况:三鑫金铜股份公司分红收入4400万元,湖北银行、交通银行等机构分红收入700万元,华新集团公司分红收入27500万元,众邦公司、交投集团等企业上交国有资本经营收益7905万元。

  2020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34756万元,比上年增长61.1%。主要是增加安排企业养老保险补助支出17000万元。加上调出资金808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42836万元。支出分项情况:“三供一业”财政补助支出2955万元,冶钢集团及矿务局职工安置财政补贴5300万元,华新集团职工安置和运转费用1500万元,企业离休干部生活补贴财政补助900万元,对企业养老保险补贴17000万元,创业贷款贴息1770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支出5331万元。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20年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总收入958678万元,比上年增长8.32%,其中财政对基金补贴收入315298万元,增长34.9%;社保费征缴收入360717万元,下降17.1%。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安排973072万元,比上年增长6%。当年收支结余-14394万元,累计滚存结余-22678万元。其中:

    1、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市级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缴费收入171257万元,比上年下降18.8%。财政对养老基金的补贴256412万元(上级财政补贴收入173172万元,上级对社保费减免补贴收入43240万元,地方财政补贴收入40000万元),其他收入7692万元,中央调剂金收入226482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661843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717646万元,当期结余-55803万元,累计结余-217181万元。

   2、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市级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缴费收入45380万元,加上财政对基金的补贴33138万元,其他收入44104万元(含机关事业养老实施准备期结算收入),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22622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65498万元,当期收支结余57124万元,累计收支持平。

    3、其他社会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686万元,预算支出安排2163万元,当年收支结余523万元,累计结余5735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31869万元,预算支出安排131353万元,当年收支结余516万元,累计结余132841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9971万元,预算支出安排18843万元,当年收支结余1128万元,累计结余29034万元;工伤保险基金预算收入9932万元,预算支出安排17798万元,当年收支结余-7866万元,累计结余9911万元;失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9754万元,预算支出安排19769万元,当年收支结余-10015万元,累计结余16982万元。

  (六)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安排情况

  2020年应偿还市直政府债务本息114349万元,其中:债务本金78457万元(含外债还本),债务利息35892万元。根据财政部和省政府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要求,为了有效降低市级政府债务率水平,2020年市财政加大偿还专项债券本金的力度,并相应减少利用再融资债券偿还债务本金的规模。主要包括:

  一是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偿还一般债券(含外债)本息80512万元,其中通过再融资债券归还41130万元,通过收回平台公司和项目单位债券本息偿还32024万元,通过安排预算资金偿还7358万元;二是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偿还专项债券本息33837万元,其中通过收回平台公司和项目单位债券本息偿还28037万元,通过安排基金预算资金偿还5800万元。

  以上预算安排的具体情况详见《黄石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

  四、切实做好2020年财税工作

  (一)全力应对减收增支,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大部分企业停工停产,财政收入大幅下降,疫情防控支出刚性增加。为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一是压实职责任务,兜牢“三保”底线。分析疫情对财政运行特别是对“三保”的影响,对疫情带来的减收增支因素逐一深入分析,拿出应对措施,落实县(市)区财政“三保”支出责任,坚决保障“三保”支出到位。二是调整支出结构,突出保障重点。对于必保的疫情防控、“三保”、复工复产等支出,严格按政策要求执行到位。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特别对受疫情影响预计难以执行的项目或者支出方向和重点发生变化的项目,及时调整用途,除“三保”和疫情防控需要外,原则上不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2020年,市级财政预算在编制初期压减一般性项目10%的基础上,再压减预算支出20%。三是加大统筹力度,不留预算缺口。统筹上级补助和本级预算资金,统筹政府债券资金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资金,统筹一般公共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资金,认真清理结转结余资金和暂存暂付款项,弥补减收增支缺口,全市财政部门对凡是可统筹、整合的预算资金,要应统尽统、应整尽整,全力保障重点支出需要。

  (二)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及时足额保障疫情防控。全市财政系统坚持把疫情防控摆在财政支出的首位,全力抓好资金筹措、分配、统筹和监管。一是全力以赴保障防控救治。加强对财政补助资金和社保基金的统筹,确保确诊、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个人零负担”,不因费用问题延误救治。全面落实关爱医护人员和参与防控的基层一线人员政策,统筹好中央、省补助资金,公平、合理、实事求是地发放临时工作补助。二是全力以赴保障复工复产。按照中央和省里政策要求,综合运用减税降费、财政补贴、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正常生产。严格落实增加就业补贴、返还事业保险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等稳岗支持政策,促进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三是全力以赴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加强特殊困难群众帮扶,支持做好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落实价格联动机制,统筹困难群众救助金、抚恤优待金和事业保险基金,在保障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失业人员的基础上,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因公殉职、病亡人员的直系亲属分类有序纳入补贴保障范围。

  (三)积极发挥财政职能,继续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针对突出问题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严格按照规定统筹安排精准扶贫资金,全力做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和动态监控工作。二是统筹安排预算资金、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政府债券资金,加大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三是坚持“四问”导向,停建缓建一批非必要性、非紧迫性、非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强化监督问责,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通过增强政府综合财力、优先偿还存量隐性债务、将部分具有稳定现金流的隐性债务转化为企业经营性债务、政府统筹预算资金支持平台公司化债等方式,加快偿还存量隐性债务,有效降低政府隐性债务率,确保市本级隐性债务风险等级退出红色区域。

  (四)依法依规征管税收,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抓重点税源。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税源动态监控,积极开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调研走访、帮扶解难和税源分析,建立和完善相关信息台账,努力提升征管质量,确保应收尽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做好鄂东长江大桥经营公司、金划算、找煤网、司机宝、传化物流等总部经济企业税收征收工作。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加强废钢(铝、铜)、尾矿库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跟踪督办,支持我市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拓展产业链培植财源。二是抓土地税收。要加快土地出让,推进大冶湖核心区、胡家湾、黄棉等地块招拍挂工作,切实盘活土地市场,增加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税收。三是抓非税收入。督促做好重点执法部门及时将涉案款征缴入库,积极争取市外案源工作,重点做好资产处置、门面租金、国有平台公司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及股利分红等收入征收工作。四是推进综合治税工作。迅速推进综合治税平台建设,加强税收分析和监控,将大数据信息转化为税收增长。围绕《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分析研究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争取地方最大利益。

  (五)大力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力争2020年向上争取资金规模在2019年基础上增长20%。一是争取疫情防控资金。围绕疫情防控,争取病患救治、医护人员工作补贴等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债券、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政府债券、新开行疫情紧急贷款、世行疫情防控专项贷款;围绕复工复产,争取农业、商贸、流通等重点企业疫情期间生产补贴、防疫企业专项贷款贴息资金、政策性银行对复工复产的专项贷款。二是争取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围绕打造武汉城市交通圈,争取城际交通、沿江公路、武阳高速、棋盘洲武穴长江大桥等项目建设资金,支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老旧社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大力争取老旧社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资金;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大力争取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等资金。三是争取民生资金。围绕中央和省保障民生需求的政策,要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对接,大力争取企业养老保险转移支付补助、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支持市县高质量发展激励转移支付补助等资金,积极对接企业养老保险全省统筹政策。四是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做好有轨电车新开行4亿美金贷款拨付对接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积极与武汉对接,加快推动融入武汉城市圈,打造一体化交通体系,全力争取世行湖北城市群一体化低碳交通项目资金。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认真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为我市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